庞佳2025.5.9校级公开教学实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阴中专办学点
教 案
课题名称 |
商品走私 |
授课教师 |
庞佳 |
所属课程 |
市场营销 |
授课班级 |
22120 |
授课时间 |
5/9 |
授课时数 |
2 |
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她们已学习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等课程,对渠道策略相关已有基本认知。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对商品流通渠道有好奇心。 |
||
教学目标 |
明确什么是走私,掌握走私行为的表现形式,知晓违规行为的特征,掌握不同分类下走私罪的内涵,能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走私行为、违规行为和走私罪,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报关员职业素养。 |
||
教学重点 |
走私行为的表现形式,走私罪的两种类型 |
||
教学难点 |
走私行为、违规行为和走私罪的判定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
||
特色创新 |
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索的空间;结合热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报关员职业素养。 |
||
课后反思 |
|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任务 |
1、看电影《我不是药神》 2、在校园中收集老师、同学对走私的理解 3、完成泛雅平台课前练习 |
完成课前任务 |
摸底 打基础 |
课堂导入 |
视频:海关缉私局追缉走私 教师:大家眼里的走私是否就是如此?是否觉得我这么乖巧怎么会走私呢? 情境选择:你觉得有问题吗? 每组学生举牌“会”或“不会”,根据结果教师在表格中累计偷逃税款数额,并最终给出法律后果。 学生:我怎么就坐牢啦?! 教师:因为“走私”! |
观看视频 游戏互动 |
设置疑问 课堂探究 |
课堂探究 |
一、什么是走私? 1、走私定义。 2、思考:为什么小游戏中有同学坐牢,有同学只是行政处罚呢? 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行为、走私行为、走私罪。 要全面了解走私的行为特征,我们先来解读走私行为。 二、走私行为 1、定义:《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2、走私行为的表现形式(6种) (1)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经出境的。 关键要素:未设关地+未经批准+禁、限制/应税的 (2)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关键要素:经过海关+欺骗方式+禁、限制/应税的 (3)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 册、电子数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的。 关键要素:海关监管货物:“无证、未税”状态 (4)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册、电子数据或者以伪报加工贸易制成品单位耗量等方式,致使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脱离监管的。 关键要素:海关监管货物:脱离监管、逃税 (5)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运出区外的。 关键要素:海关监管货物:脱离监管、逃税 (6)有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其他行为的。 托底条款 总结:走私行为基本表现形式: 故意欺骗+逃税、逃证、逃监管 法律后果:行政处罚:罚款(最高可处货物等值或应缴税款3倍罚款,或人民币5万元)、没收、补缴 如果主观和客观只犯一个呢?——违规行为 三、违规行为 1、违规行为的含义 2、违规行为的特征 (1)客观:逃税、逃证、逃避监管、监管货物擅自内销、不该带的带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主观:无意的、过失性的; (2)主观:故意欺骗的手段,客观:没有产生逃税、逃证、逃监管等实质性危害结果。 案例:个人行李箱 法律后果:行政处罚:罚款(最高可处货物等值或应缴税款2倍罚款,或人民币5万元以下)、没收、补缴
四、走私罪 走私罪——在走私行为基础上情节更严重。 走私罪分为“走私特殊对象”和“走私普通货物”两类: 1、走私禁止进口或出口的物品 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制品、文物、珍稀物及制品,淫秽物品、废物、毒品等 案例:走私高仿玩具枪 2、走私普通货物、物品 (1)自然人累计偷逃应缴税款(包括关税,增值税,消费税)≥10万元 单位偷逃应缴税额≥20万元 案例:空姐代购判刑 (2)为走私提供运输资金等方便——共犯 (3)非法直接向走私人收购走私物品 教师问:可否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呢? (4)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全国通关一体化+大数据 3、法律后果: 刑事处罚: 普通货物、物品罪: 偷逃税额10万-50万元: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50万-250万元:3-10年有期徒刑,并处1-5倍罚金; ≥250万元: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并处1-5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禁止类物品罪(如毒品、武器): 最低5年有期徒刑,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或死刑(如走私毒品情节特别严重)。
课堂练习: 校园采访视频:“你对走私的认知?” 老师:大家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不向海关报关——禁、限制/应税的 个人偷逃税款——≥10万元 海外代购——在合理范围内的自用物品可以免税或者征收较低税率的行邮关税;涉及虚假申报,属于走私行为 水货数码产品——当然是走私,大量直接向走私人收购的“以走私论处”,只买了1部,就不算“走私”
|
教师讲授 学生思考
课前让学生在学案上圈出关键词,教师形成词云,展示词云
教师讲授 提炼要点
学生总结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回顾案例 得出答案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进行判定 教师讲解
学生讨论 教师引领
|
摸底展示 设置悬念
明确国家行政条例
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结合走私行为,提升学习迁移能力
回应导入 职业情境 融入思政
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能讨论
回应悬念 练习巩固 解决难点
|
课堂回顾 |
|
师生
共同总结
巩固所学
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纸
2、上网了解刘大蔚走私武器案、空姐代购案、陆勇代购假药案等更多细节,寻找更多走私相关案例,上传泛雅平台进行讨论。
布置任务
练习巩固
备注:教案字体统一为小4号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