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配色设计大原则》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融合之思(夏雪花)
在《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重心放在创意、构图和软件技能上,而学生作品最常暴露的短板之一,便是配色。色彩是视觉传达中先声夺人的要素,它直接左右着广告的吸引力、情绪表达和品牌调性。《配色设计大原则》一书,正是一部能够系统化弥补这一短板的“武功秘籍”,它为广告设计教学提供了坚实且可操作的色彩理论基础。
一、 从“感觉”到“原则”:科学化配色思维的建立
以往学生配色多凭个人喜好,结果往往显得突兀或平庸。《配色设计大原则》首先颠覆了这种感性主导的模式。它强调配色并非玄学,而是有章可循的科学。书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色相、明度、饱和度的核心关系,以及对比、调和、主次、节奏等基本原则。这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强调的“视觉流程引导”和“信息层级梳理”不谋而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为一款高端护肤品设计广告,主色调应选择低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如浅蓝、淡绿),以传递纯净、安全的感受;而为了突出促销信息,则可采用高饱和度对比色(如红与黄),瞬间抓住眼球。这本书提供了做出这些选择的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我觉得这样好看”转变为“基于传播目标,我应该这样搭配”。
二、 色彩的情绪与象征:赋能广告的叙事能力
色彩本身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和象征意义。《配色设计大原则》对此进行了系统梳理,这正是广告设计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例如,红色代表激情、危险与喜庆,蓝色象征科技、冷静与可靠。
在指导一个科技产品广告项目时,我们可以依据书中原则,指导学生构建一个以蓝色为主调的配色方案,辅以白色营造空间感,再用小面积的橙色或黄色作为点睛之笔,既突出了产品的专业可靠,又增添了活力与亲和力。这本书如同一本“色彩心理学词典”,帮助学生精准地运用色彩为广告主题服务,让色彩自己“讲故事”。
三、 实用技巧与禁忌:提升作品的职业完成度
《配色设计大原则》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性。它提供了大量诸如“如何统一多色搭配”、“如何营造高级感”、“如何提升可读性”等具体技巧。这些内容直接对应《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在深色背景上使用深色文字,导致信息无法识别。书中明确指出了确保明度对比以保障可读性的原则。再如,当学生使用的图片色彩已经非常丰富时,书中“从图片中取色”的方法能轻松打造出和谐统一的版面。这些立竿见影的技巧,能迅速提升学生作品的视觉美感和专业度,避免常见的“业余感”。
结语
《配色设计大原则》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相结合,实现了“道”与“术”的完美统一。它将色彩从一种模糊的“感觉”提升为一套清晰的“设计语言”和“战略工具”。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做出更美观的作品,更能让色彩成为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有效武器,从源头上理解为何而设计,从而真正完成从软件操作员到具备专业素养的设计师的转变。这本书是平面设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