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是个天生的“赤红脸”,就像我们有些人天生发色发黄、皮肤黝黑、个子矮小、脸上有痣、眼睛太小或者太大……这些特征对我们而言,无从选择,无从拒绝;然而,这些特征构成了“我”,是“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带着这些特征,去面对众人的目光。
有时候,那些目光是无害或者善意的,就像奥斯卡小时候,堂姐发现了他的脸总是红彤彤的,像个大番茄。说者没有恶意,听到的人也不会介意。又像是奥斯卡在幼儿园时,他的小伙伴把红颜料涂在自己脸上,想像奥斯卡一样,小脸红扑扑。模仿的人没有恶意,因为在他们眼中,红扑扑才是好看,有趣。因为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这种“与众不同”只会让奥斯卡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却不会带来伤害。
奥斯卡遭遇到了这样的恶意,他感到非常受伤。妈妈告诉他,他是红宝石,不是红番茄,可是这个理由无法说服他。尽管有妈妈的安慰和支持,但是奥斯卡的内心却还不够强大。他无法接纳自己的红脸颊,他想要改变自己,融入多数的行列。他想用化妆品遮盖自己的红脸颊,想努力忍住不脸红……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除了对自己的了解外,还仰赖于他对别人如何看待他的感受,他越是想要掩盖自己、改变自己,他就越是对别人的看法敏感;对别人的态度越敏感,他的内心就越发无法平衡。
幸好,奥斯卡有同病相怜的小伙伴,一个爱哭的女孩子;有毫不介意他脸红的铁哥们,那个从小就在他身边的戴着大圆眼镜的小姑娘;有一直鼓励他的妈妈;还有睿智的老师。老师在一次演出排练中,给了他一个特殊的机会,让他扮演印第安红面侠。相对于白人而言,印第安人是少数;相对于一般人而言,赤红脸是少数。然而即使是始终处于少数地位的人,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而无需纠结于自己的身份或者特征。奥斯卡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他完美地演绎了红面侠。他的完美不仅在于勇敢地回击那个经常奚落他的男孩乔乔:“如果你想让我叫你警长,你就要叫我红面侠”,还在于当乔乔站在舞台上惊慌失措的时候,奥斯卡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此时,他真正完成了从自我怀疑的“红番茄”,到自我接纳,乐于助人的“红面侠”的蜕变。
当奥斯卡大声说出,“不是红番茄,是红面侠!这不一样!”时,赤红脸的特征并没有改变,但它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无论被人冠以的代表软弱形象的红番茄,还是被妈妈描述的表示珍贵的红宝石,都不如“红面侠”这个由奥斯卡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形象更能象征他对自己的定义。他就是他自己的红面侠。
就像红面侠的故事可以鼓舞奥斯卡一样,奥斯卡的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自己、他人、多数、少数、欺负、嘲笑,甚至歧视这样的话题。无论我们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先天条件,他们总会有处于少数的情形,也会有处于多数的情形。无论他们站在哪里,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自己,才不会畏惧他人的目光,也不会用自己的目光压迫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