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静悄悄的革命》
推荐教师:夏琛琛
推荐理由:教育改革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怎样在学校内建立优质、高效、民主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也是所有参与到这场改革运动中的人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日本有着与我国十分相似的文化和教育传统,当今学校内外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不是以抽象的、枯燥的理论论述方式对这场“革命”进行诠释,而是作者亲历实践、积极推动这场“革命”的结果。作者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他与校长、教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并从与一线校长、教师的亲密接触中,使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是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内容介绍:《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博士通过长期深入细致和富有实践性的研究所著。全书主要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如“交响乐团式”的教学、“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设计以 “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课程等。
读后感悟: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一个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拜读这本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让我对课堂教学也有更深刻的思考,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要看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
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孩子们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地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伴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孩子要学会相互倾听,我们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孩子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孩子的心情与想法,与孩子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孩子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地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
二、在课堂上并不存“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孩子。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孩子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孩子个体的关系。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教师面对的、处理的是一个一个的单独的生命体,因为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和差异,教师要关爱学生,与每一个孩子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相互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等距、等高、等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与在意。
三、要充分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好的结果总需要好的开头,没有好的开头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开头决定了一切。有时在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是为了其它什么,往往是快速开场,忽视了开头的重要性,一心只想着完成任务,只想看到好的结果,这样做的结果事倍功半。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教育孩子做事要持认真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心急,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注重学习的过程,还要重视“开头”,不管结果怎样,都是可以的,不过这里的“结果怎样都行”,不是指有始无终的学习,而是指经过认真研究的、学习的、努力过的,直至最后出现的结果。结果的好坏、成功与否不是衡量学习的标尺,而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持之以恒的毅力、方法的选择,才是最值得注重的。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课堂应该是润泽的,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在这样的课堂里呆久了,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润地成长着。润泽的课堂,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