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名师工作室2019年度工作总结 2020-10-19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无锡市陈晓萍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5月,共有成员12人,本着“双同”原则,优质发展,在无锡乃至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导师陈晓萍同志的带领下,致力于对学前教育高质量的诉求,逐渐向课程改革的深水区挺进。2016年,工作室被评为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江阴市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现扩增至15人,

陈晓萍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听党话,跟党走,理论联系实际,以儿童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他们的宗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加强党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学习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命题,紧跟时代的脉搏,结合工作室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研究。工作室分别组建了学习培训组、课题研究组、教学实践组、档案管理组和网站宣传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室有目的、有计划、有反思、有成效的开展各类活动。工作室先后荣获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课题荣获江苏省精品课题,其成果专著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艺术启蒙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课题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其成果专著荣获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研究多个儿童戏剧由康轩幼教研究中心出版汇编成教材,向全国教师辐射。

陈晓萍名师工作室像一个轴心,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丰富的活动,辐射与引领大家;而来自不同的幼儿园的组员像轴承,各自在自己的平台上发挥作用,轴心与轴承,亦紧亦松总相宜。每学期工作室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聚焦当前课改的核心问题,制定计划,科学架构。两年来,我们以“智慧共生、携手共进”为宗旨,在这个舞台上,如切如磋同思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研究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成长着、收获着。

导师陈晓萍研究“儿童艺术启蒙教育”已有25年,研究成果两次获省级嘉奖,得到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肯定及推广。工作室研究“儿童教育戏剧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建设”在全国同行业起引领作用。她是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阴市先进工作者,无锡市中小学教育名家工程培养对象,无锡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阴市“十佳”名师,江苏省精品课题优秀主持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被聘为国际早期教育联合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工作室先后开展全国第四届(成都)戏剧研讨会,工作室成员做工作坊和现场展示教学活动,得到与会专家与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承担了“江阴市生活德育”研讨,工作室每个成员都向江阴市骨干教师公开教学活动和讲座,将幼儿德育教育渗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理念诠释的淋漓尽致;与深圳李春龄名师工作室结对,开展了学习交流、现场观摩等教研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深入江阴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现场指导区域活动,采用现场教研的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将辐射传递到江阴市的每一所幼儿园。两年多来工作室承担了江苏省级、无锡市级、江阴市级研究任务十多项向,向来自全国的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公开活动20多次。

两年来,工作室多名成员走出去,导师陈晓萍受邀赴全国各地分享、交流专题讲座,将研究成果向更大范围辐射推广,近两年讲座场次达40余场。姜惠萍、张小青先后赴新疆、云南支教,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周迎新、徐娟、俞红等、谭杰教师先后赴上海、南京、深圳、广州等地讲座50多人次,公开教学40多人次,受众人数几万人;工作室成员撰写、主编教育专著5本,先后发表论文近100篇;多名成员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学能手、江阴市名教师、江阴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两年来,陈晓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相聚在一起呈现出极强的凝聚力、研究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共同参与,从一位特级名师发展到一批市级名师,从一批市级名师带动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导师、成员的辐射、引领和示范效应带动了无锡、江阴一批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儿童教育戏剧园本课程”和“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研究、实践和创新成果影响、推动了江阴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对周边乃至全国一定范围内的学前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真正体现了无锡市陈晓萍名师工作室既是名特优教师的“孵化站”,优秀年轻教师的“集聚园”,更是全省学前教育的标杆和旗帜

  •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