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混龄日记中的教育启示》有感 2020-10-19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幼教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幼儿园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假期中阅读了《混龄日记中的教育启示》一书,一本书,十八篇日记,十八篇教室手记,以“我”的视角记录着“依霖人”对于混龄教育研究的日常点滴感悟;描绘着“老大、老二、老三”真实、细致而温馨的生活场景和片段;揭示着混龄教育中儿童的本真世界和成长规律。它与我园正在实施开展的小社团式混龄活动,既存在着不同,也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值得我们同样开展混龄教育幼儿园同行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促进混龄教育研究不断向深入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而混龄班不仅是温暖的家,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自由交往的环境,同时促进了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从而有效抑制了孩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下等不良性格特征的产生。依霖幼儿园提出了:“家庭式”编组的混龄模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以全班30人为例,小中大年龄段孩子的比例为1:1:1,分为10组家庭,每组家庭由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被称为老大、老二和老三。这种“家庭式”混龄编班的优势明显。角色定位明确,家庭关系明确,容易建立起团队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家庭中的角色自然转换,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这种相对稳定的“家庭关系”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混龄式小社团活动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相对固定混龄伙伴,让混龄活动更加深入,更加精彩!

书中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读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1.混龄教育给男孩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家庭式混龄中,任何一个男孩都会经历老三、老二、老大的角色变化,都有机会做老大,都有机会承担责任、照顾他人、表现自己。男孩在同龄班中被忽视的领袖气质和行动力就会日益凸显出来,并有机会获得小年龄孩子的认可和教师的肯定,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2.混龄教育需要低结构集体活动,这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隐蔽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孩子能够在各自的不同水平上做同一件事。混龄教育需要开放性的操作材料,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环境中,将教育内容客体化,通过让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显得格外重要。3.混龄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年龄孩子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也能带给小年龄孩子自信和积极的体验。老大的身份更多地带来一种责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担当。在混龄中,我们也能看到小年龄幼儿在榜样示范作用下对哥哥姐姐角色和责任的向往。

    书中日记式的真实场景记录,专业、深入、富有针对性的解读,观点的提炼与呈现,给我们这些正在实践中的探索者带来了曙光。书中对混龄活动中关键问题的解读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这些也是我们在混龄活动开展过程中曾经有过的迷茫和疑惑。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们感到豁然开朗。书中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混龄教育的专业理念,坚定了混龄教育的指导方向,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参与开展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