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携手共进 2020-10-28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陶敏萃 所在单位: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17-10-18 执教地点: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家庭教育 参加对象:三年级家长

家校共育 携手共进

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陶敏萃

一、导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以及协调一致的合作。

唯有合作,孩子的成长才能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关怀;唯有合作,才能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然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仍占绝大多数,家庭教育者对孩子寄予了高关注、高期待,也导致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认识、方法上存在偏差。那么,如何达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校合力,实现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呢?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的话题。

二、情景呈现:

现在,先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视频播放湖南卫视《一年级》节目片段。)

节目中,脾气倔强又着急的马皓轩与同学在做面点环节产生冲突,直接用擀面杖直击对方头部,这让代理班主任陈学冬与小宋佳都陷入慌乱。除了调解孩子们的矛盾,带着被打的孩子赶往医务室检查外,陈学冬还给马皓轩的家长打电话通知情况,一开口就是“今天马皓轩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结果遭到马妈妈的强烈指责,认为老师一味指责马皓轩,却不去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对孩子不公平。随后,陈学冬就此事向马妈妈含泪鞠躬道歉。

三、现象分析:

1.家校教育要不要保持一致?

互动提问:

1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辆二轮车,家庭是其中的一个车轮,学校教育是另一个轮子,两个车轮不好,不一致,会影响到什么?(车速、平衡)

2其中的一个车轮原地不转,只有另一个车轮起作用,车子能前进吗?(只能原地打转,越转越晕,难明事理)

3两个车轮都转,但方向、用劲节奏不一致,又会出现什么问题?(不但两个车轮费力没效果,车速也不会快,走得也不平稳,晃晃悠悠)

因此,只有家庭学校教育这两个轮子都过硬,方向统一,步调一致,才能较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合力。完善的家校一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校教育还是会出现不一致,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

1角色差异引起的家校教育的不一致

家长与孩子是亲子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常常情感重于理智,而老师对于学生则常常是理智重于情感。双方可能缺少换位思考,其结果,家长与老师对互相的教育情感、教育方式不满,产生沟通障碍。

2评价不同引发的家校教育的不一致

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同,对其评价的重点也不相同。家长更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老师了解的是学生在校表现,而学生的多面性,在家与在校表现存在着极不相称的现象,导致家校双方产生心理冲突。

3功利性态度引发的家校教育的不一致

长期以来,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似乎形成了处理问题的功利性态度,即只有学生出现问题,老师或家长才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使家长误以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不喜爱,而有时老师也会认为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这种冷冰冰的联系方式,缺乏人际交往之间应有的感情色彩,导致家校双方都产生了不满情绪,进而在教育孩子时就会出现不一致。

四、解决策略:

那么家校教育如何一致?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1.准确定位,让教育目标一致起来。

分享阅读:毕淑敏《成就孩子的重要“他人”是父母》。

人生不是比赛场,赢在“起跑线”上更要顺利抵达终点。现在小孩学习变得越来越功利,孩子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争着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人生还有“终点线”,只有顺利抵达终点,才是胜利的人生。

成就孩子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好学校,骨子里是推卸责任。心理学上有“重要他人”的概念,排第一位的是父母。“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就有好教育,好学校就有好老师,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和在乎自己的孩子

因此,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的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尽一切可能,整合学校、家庭一切力量达到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以下三点:

1)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添砖加瓦

2)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只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学校教育的观察员。

3)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需要全体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2.主动沟通,让教育方法一致起来。

信息时代,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此时此刻,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结成紧密联盟,与老师多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符合其成长规律的教育,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

可是作为一名家长,你真的会与老师沟通吗?一起来阅读一位定居国外的妈妈与老师沟通的五点技巧。

1)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2)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3)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4)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顺顺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顺顺,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5)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顺顺,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顺顺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3.积极参与,让教育理念一致起来。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平衡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成长铺设正确的轨道,同时也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也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来看看国外的一些做法。

分享阅读:《国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做法》。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美国三十多年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不变的主题。20世纪70年代,萨拉森、莱德福特和其他人就提出,家长应该在学校管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98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其中在“向家长进一言”中,除肯定了家长要求自己孩子受到正当教育的权利外,也向家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你们肩负着积极参与教育你们孩子的责任”。《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1994)中,更明确地将“家长参与”列入八大目标之一,提出“要加强父母参与教育,以促进学生在社会、情感和学科方面的发展”。

法国:家长被视作“教育共同体”的一部分。家长拥有参与孩子教育的各项权利,而且法国的《教育法典》和其他教育政令都保障家长享有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

英国:《1988年教育法》改变过去经费由政府拨款、学生按社区就近入学的政策,明确了学生及家长的择校权利及他们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英国工党于1997年执政后,同年即颁布了《追求卓越学校教育》白皮书,规定在2002年,全英国各中小学必须和家长签订“家庭与学校”契约。

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1973年的《卡梅尔报告》到1984年联邦学校委员会制定的《参与公平计划》,直至1992年颁布的《新澳大利亚政府管理体制的权力下移和决策》,都强调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近年来,我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作为家长,该怎么做?

1)上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了解学校的各种要求用于指导教育的实践,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提升家教理念。

2)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读书节、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各项活动,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现实表现。

3)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参与家委会活动,协助学校管理,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积极尝试教学。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特长为孩子上课,开阔学生眼界,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五、分享“我”与家长沟通点滴

1. 家长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校的合作、交流和反馈,因为有了沟通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真正的教育。

虽然我的从教生涯才十几年,但很幸运的是,我一到六年级的孩子都教过了,不管是面对哪个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我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也很努力在做着家校沟通这一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QQ群、微信、班级博客、美篇等新兴媒体的优势给传统家校沟通搭建了平台,我会通过QQ群将班级活动掠影,传递给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表现。通过这些沟通的方式,家长们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知道班级发展的动态,也可以找到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孩子也在家校合力之下,在老师和家长一次又一次地交流和沟通中成长着、发展着、快乐着。(呈现家校沟通图片PPT

2.当然,除了平时多与家长们交流和沟通,闲暇之余,我还会记录一些和孩子们相处或者和家长沟通的点滴。这让我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努力寻找着更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既增强了家校合作的力量,也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1.浩楠那些事儿(低年级)

曾经教过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我称他为浩楠宝宝。这个孩子几乎天天不安生,我恨不得要把他“随身携带”,她的父母还是比较好沟通的,但是现在很多都是“隔代教育”,孩子的奶奶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和大家分享两个片段:

先说说浩楠奶奶和我所提的“开窍”的事儿吧~~某天他奶奶来接,那天浩楠作业还算完成得快了点,已经在整理书包了。老人家一乐,满脸笑容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去给他算命的,那个算命的人说这个小孩12岁才开窍呢!”且不论,她言下之意是什么,不过既然她冒出这一说么,我也只能先正面理解为,每个长辈都对孩子充满着无限的期望,不管现实是多么奢望。所以,我就笑笑,说:“恩,那时候浩楠已经上初中了!”然后,老人家继续很爽朗地笑开了:“对呀,那时候都不在小学了。”诶,在算命之说面前,我能说些什么呢?!

但我也想说,面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习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脾性,这样的亲友团等等,浩楠12岁就真的会开窍吗?让时间去验证吧,只可惜当时,我遇见的浩楠是12岁之前的他,相遇得不是时候呀!!!(插个题外话,也许是有缘,浩楠12岁的这一年我又教到了这一届的学生,虽然成了他隔壁班的班主任,但也还是时不时关心一下他的情况,遗憾的是到毕业,他也并没有如他奶奶所说的“开窍”了!)

再说这“老师覅要回去” 的事儿,话说,有一天浩楠又堆积着作业不肯做,在其他孩子都开始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他还有一篇写话和小半张练习没有完成。放学后,我打算回办公室发个校信通,然后去教室里陪他,不想,他奶奶进教室没有看到我,又理理孩子的书包,拉拉他就出了教室。因为浩楠放学回家习惯从我办公室旁边的楼梯下去,所以被正准备出办公室去教室的我撞了个正着。这次的落跑没有成功呀,但是浩楠奶奶很淡定地对我说:“老师啊,你们老师覅回去的呀?你们也要回去的哇,喏,我特地来和你说一声的,就先把他带走了啊!”

我一听这话,就直接问浩楠:“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他回答完成了一样,写话还是空白。说实话,我也能体谅老人家的心情,毕竟回家还要烧饭什么的,她也许觉得我不仅是在和她孙子较劲,也在和自己过不去哇,下了班覅回家的,因为几乎每次她进教室,都看到我在和浩楠“大眼瞪小眼”呢。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我也就淡定地对浩楠说:“今天是周五就让你回去,下不为例,再晚我都会陪你的,一定要把课堂作业完成!”或许,我这话真又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了吧?!

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平时教育中比较重视的。而面对浩楠宝宝的各种情况,我不断加强和其父母的沟通,将心比心,她奶奶后来也不再拉拉孩子就走了。

2.小K记事(高年级)

近几年我开始教中高年级,更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去年教了一个全校有名的小K同学,他是一个内心极度敏感,心理状况非一般复杂的特殊孩子。尽管如此,为了班里的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其他孩子的安全,我还是得和他沟通!除了苦口婆心但几乎得不到回应的碎碎念,我更多的是去揣摩他的心理活动,然后采取一些措施,再看小K的反应和行动来验证我的猜想是否正确。比如,他不做作业,我就和他商量换点作业做,终于抄写作业什么的不用提醒也交来了;他欺负别的同学,我趁他不在的时候,就和班里其他同学说,请你们保护好自己,同时帮老师监督他,好在还有几个人愿意帮帮我,让我不在教室的时候,也能多少掌握点小K的动态;他不吃饭,我就给他盛饭夹菜,可是他面无表情呆着不吃,或者看看转头就走......我就只能自嘲般地对他说:“难道要我拿大汤勺喂你?!”转头我就和家长联系,希望配合教育。

其实,孩子会这样,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说到小K的家长,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在我接手这个班之前,小K是时不时会不来上学的,但上了六年级之后,就只有两个半天没来,这个故事就和其中的一次有关。

某天一大早,我发现小K没有来上学,先打他妈妈的电话,没有人接。不得已打了他爸爸的电话,为什么说不得已,且仔细往下听。电话倒是一打就通了~~

我:孩子怎么没有来上学?

K爸:我把他送到门口的哇,他不肯下电瓶车,然后我就带他回家了。

我:他为什么不肯来上学?你让他来接电话,我和他说说。

K爸:他不会肯接你的电话的!

我:你去喊他,让他来听。

K爸:我去喊,一会给你回电话。

等电话的间隙,小K妈回电话了,说是因为隔天小K的书包坏了,可是因为没有挑到称心如意的书包,就没有买新书包。早上他在家和妈妈“做劲”,情绪就不好了。于是,等K爸送他来上学时,小K就不肯进学校了,然后K爸就直接把他带回家了。可是,孩子不来上学,不管K爸还是K妈都没有和我联系。

大概了解了不来上学的原因后,我和K妈说,再带孩子去别的超市看看,总能挑到一个书包的,而且不能因为买不到喜欢的书包就不来上学,不能让孩子有不来上学的借口,中午12点之前必须送孩子来上学。因为K妈在上班,所以就把电话挂了。

电话刚挂,K爸电话打过来了~~

K爸:喏,你听好——

我:小K,你为什么不来上学?我们都在等你呢!

K:一言不发,不理我。

K爸:我说他不理你的吧!

我:我刚才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不来上学的原因了,但是她在上班,你在家里在和孩子说说,带他重新去买个他喜欢的书包吧。

K爸:他又不理我,我不高兴去!

我:......虽然孩子六年级了,但也还是个孩子,买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会闹点情绪的。开学以来,在你们的努力下,孩子是有进步的,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书包,让他有不来上学的理由。你和孩子妈妈商量一下,尽快买了书包,中午12点之前送孩子来上学。也许,是听到我说了几句表扬的话,K爸含含糊糊答应我尽量送孩子来。

然后,第二节空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给K妈发信息,和她沟通。终于,小K在十点半来上学了。我对他说:“你今天不接我的电话,我很伤心;不过,你比我和你爸妈约定的时间,早来了一个半小时,我是欣慰而感动的。”虽然和小K爸妈的沟通有点费劲,但至少孩子是来了。

我想,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其实都还是孩子,我有面对顽皮的无奈,也有面对稚拙的开怀。而与他们的家长交流和沟通,有付出的辛苦,也有收获的喜悦,或喜或悲,都是那么简单而真切。所以,每当新的一天来临时,我都会提醒自己用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心灵去感受这份工作。虽然,内心偶尔五味杂陈,但这都是家校沟通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咸”,充实着我的每一天,带给我不一样的教育幸福!

六、总结分享:

家长们,听了我的分享,您一定也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今天您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启发?也和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吧!

七、实践延伸:

1.阅读刁生富著的小学孩子究竟怎样培养——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2.思考:结合本次讲课内容,您准备怎么与老师沟通、怎么参与学校活动?

  •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