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1.反思以往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亦或是高宽课程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其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在日常的材料投放中往往最忽略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表现为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下面简单说说对这几点的认识和实践的体会:
一、科学区角材料的三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往往会为了操作而操作,因此材料提供时可能就会缺乏生活性。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原本提供的是磁铁和可以吸的版面,想利用直观的观察,发现磁铁可以和铁板吸住,后来调整了。根据幼儿的特点,在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只是摆弄磁铁块,生活中的场景和素材利于促进幼儿的探索。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材料的层次性。
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适宜的材料都是具有很强的层次性的,教育大师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所研究的材料都有丰富的层次性,这样的材料才是具有可发展的价值的。
3.做中学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
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科学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
在第三章的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者对于不同孩子及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材料的提供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往往是一点点小的变动就正巧为孩子的探索提供了契机。
2.阅读完本章之后,给你哪些启发?请举例说明?(结合一个具体的区域游戏,谈谈你对材料投放的思考和想法)
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一个区角游戏说说我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
在设置做中学科学区域活动“会变的颜色”时,科学区角的材料、层次做了四次改进:
第一次:借鉴了用腊笔涂色变色的方式,但发现幼儿涂色的力度和均匀度不强,蜡笔的颜色杂乱,许多孩子都不能变正确的颜色,容易混淆。
第二次:借鉴用色卡插卡的方式,初步确定了幼儿材料的雏形,但是这是结果的呈现,只是对探索结果起了帮助。
第三次:综合了上述经验,教师制作了“会变的颜色”的可操作记录单,并提供彩泥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满足幼儿探索过程和结果的双赢。记录单上预设的色块,潜意识中引导幼儿操作的方法,使幼儿与材料对话。同时,从另一纬度考虑,不光橡皮泥可以变色,用水彩笔在彩色卡纸上实验,也能产生变色的效果。
最后一次:幼儿实验成品的展示,可以促进整个集体中的幼儿共同学习,因此,幼儿的变色卡片应当展示,什么会变色呢?最典型的就是变色龙,最后,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之下,将色卡展示到了巨大的变色龙中,更趣味,更贴切。
通过四次的尝试,更加凸显了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
而进过三年一轮的循环教学,到带新一届孩子重新参与这个游戏时,我又产生了新的感悟,运用现在更为新颖的材料水晶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看到变色的整个过程。
当然认识到了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重要性,就需要在日常的科学区角活动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更加自主愉快地玩、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