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网:在历史情境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素养 ——以部编版八下《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 2021-07-18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线网:在历史情境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素养

                         ——以部编版八下《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

江阴初级中学  王晓燕

摘要: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起点,但是无法正确表达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空间,无法正确理解特定时空下的历史现象等情况普遍存在。面对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缺失,本文尝试通过真实、丰富的时空情境设置,从构建时间轴、绘制大事年表、分析时空联系等三方面入手,探索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时空观念    情境教学   探究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时空观念”列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对之做了概念上的界定:“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现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在大方向上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顺序很好地契合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历史的时间顺序,更深入地理解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此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学情等,启发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其更好地感知课本中的知识,进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能使历史课堂脱胎换骨,充满趣味,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比较抽象,因此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教学任务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找到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接受时空观念的培养。而情境教学是非常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它让原本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时空观念这一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起来,在兴趣盎然的探究中完成难度较大的时空观念的培养这一学习目标。因此,情境教学是非常契合初中生的时空概念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我以有幸聆听的一堂公开课——部编版八下《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为例,就在情境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时空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中,执教老师选取了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进行穿针引线,通过“离乡”、“望乡”“还乡”“盼归”这四个篇章,追溯历史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并且以小人物的生活情境折射海峡两岸的大历史。通过与高秉涵的“接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高秉涵一起踏上了一条回家的路,在情境探究中完成时空概念的培养这一学习目标。

一、 点:借助历史人物的特定事件,定位具体时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史实”,“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整堂课中,执教老师在不同的篇章中设置不同的情境来定位具体时空

1、第一篇章:离乡

情境1:学生欣赏视频:高秉涵“撤退”到台湾。1949年,高秉涵随国民党退守台湾,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家的路。——定位时空:台湾问题的由来

2、第二篇章:望乡

情境2:金门逃兵案——定位时空:改革开放前,海峡两岸的政策

1963年冬天,一名台湾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了一只轮胎就跳入金门海峡,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再看一眼妈妈。可惜游了一整夜的他,被回流的海水又冲回了金门......他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法官高秉涵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

3、第三篇章:还乡

情境3:学生欣赏视频:高秉涵还乡——定位时空: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第四篇章:盼归

情境4:高秉涵感叹文化台独——定位时空:海峡两岸的未来

81岁台湾老兵高秉涵受访时,感叹无力改变文化“台独”, “4个孙子孙女,她们可以说全都是现在的小‘台独’”。他问小外孙女“你是中国人吗?”“我不是,我爷爷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

历史总是发生在具体的时空下的,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决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历史的特殊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历史的变化和延续,历史的同一性与多样性、历史的局部与整体,并能据此对历史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理解与尊重不同时空下的历史选择!

二、 线:借助历史人物的生活轨迹,建构段落时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整堂课中,执教教师依托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建构段落时空。

1、构建时间轴,厘清发展过程

在情境1中,教师指导学生讲述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并串联成时间轴,在帮助高秉涵了解他新居住的这片土地的同时,也是学生复习旧知的过程,然后根据时间轴归纳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           明朝末年          1895年          1949年

孙权派万人船队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  《马关条约》    国民党败逃台湾

到达夷洲          者手中收回台湾    日本割占台湾   台湾与祖国分离

 

 

 

元朝时              1684年            1945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  清政府设台湾府      日本投降,

隶属福建泉州      1885年设台湾行省   台湾回归祖国

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样采用数轴的方式呈现,用一条直线箭头代表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用直线上的两个点表示时间和发生的事件,两点之间构成一个历史时间段。时间轴清晰、直观,能够分类将历史事件串成一条线,引导学生沿“线”寻找历史的足迹。

2、绘制大事年表,强化时序观念

在情境3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往的标志性事件,以大事年表的方式呈现。

时间

标志性事件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

1987年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放赴大陆探亲政策

90、91年

90年:海基会;91年:海协会

1992年

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

汪辜会谈(新加坡)

2005年

“胡连会”,“胡四点”

2008年

两岸“三通”实现

2015年

“习马会”,世纪之握

大事年表以时间为经线,以大事为纬线,把零乱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从而构成总体知识框架。其突出特点是,时间与事件相对应、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强化时序观念。

三、网:借助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联系特定时空

学生脑中的历史知识是杂乱无章、零散琐碎的。如果能认识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纵横变化规律,就可以建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时空的交错纵横,来帮助学生构建易于把握、合乎逻辑的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在整堂课中,执教老师通过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进行横纵向的比较,来联系特定时空。

1、横向比较:建构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情境1离乡中,教师要求学生比较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由来的不同点,通过引导使学生得出答案,即香港、澳门问题是外交问题,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这是台湾问题的特殊性所在。其实,这一问题还可以在课后继续延伸: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了,为什么台湾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时空观念的渗透,引导学生找出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并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建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找出历史演进的规律。

2、纵向比较:建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情境4高秉涵感叹文化台独中,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并总结提问:面对这些“台独”分子,老人感觉不可思议,根本就无法理解。他忽视了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们,生在台湾长在台湾,没有或者很少回过大陆。这是一个史实,必须面对。海峡两岸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连续对话,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关照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是学生历史素养水平的体现。” 通过纵向比较,将对历史的思考延伸至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够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的教学需要关注“点”“线”“网”的结合,“点”联系成“线”,将众多“线”交织成“网”,从大处着眼看历史走向,从细节下手体验历史的复杂。需要大历史观的整体布局,凝练出历史的灵魂;同时在细处雕琢,使历史时空的呈现有血有肉,不再是一个个没有生气的历史时空。

参考文献:1、《多维呈现下的初中生时空观念培养——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11期

         2、《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部编版九上教材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3期

         3、《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以统编教材《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10期

 

  •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