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人诗词看“革命新道路” 2022-04-1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张永谦 所在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2-04-10 执教地点: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执教内容: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参加对象:无锡市高中历史教师

从伟人诗词看“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蛇山紧锁着长江。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只有游客过往, 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潮胜似长江滚滚浪涛。

    1927年春,蒋介石等背叛革命,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毛泽东对革命前途充满忧虑,但依旧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新课学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阅读教材126-127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一目,思考回答:

    1.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表现(①             ; ②           ;③                )。

    2.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征。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阅读教材127128页内容,思考回答:

    1.说出南昌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意义。

    《纪念八一》(朱德;1957):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忆南昌起义》(朱德。1962):南昌起义军,潮汕一旅行。转到湖南后,会师宁冈城。

    2.说出八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3.说出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

   《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19279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这支军队叫工农革命军,它的旗号是镰刀与斧头。江西庐山一带不停留,要直接向湖南进发。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农民同心合力打击敌人。秋收时的黑云翻涌,霹雳一声工农起义迅猛神速、惊天动地。

  《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19289)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军号响彻山头,任凭敌军重重围困,我军依然不可撼动。坚固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更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火轰鸣,快马报道敌军在夜色中逃去。

    1928年7月,毛泽东率31团迎接红军主力。留守井冈山的仅31团的一个营,湘赣敌军乘此机会,向井冈山发动“会剿”,纠集5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黄洋界是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获知这一消息后,欣然提笔写出该词:赞扬了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毫不畏惧,沉着应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4.说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5.说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时间、地点和意义。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1930.12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万千枫林被霜打后焕发着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活捉张辉瓒。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那时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1930年107日,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1230日,红军在龙冈活捉张辉瓒,全歼其18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


三、红军长征

    阅读教材129131页内容,思考回答:

    1.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主要事件和历史意义。

    2.说出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和意义。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批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

     西风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2月创作的一首词,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娄山关战斗场景,表现了毛泽东对革命新道路的坚定信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胜利到达陕北。这个月,毛泽东兴奋不已,诗思泉涌,接连写了四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七律·长征》是其中的一首

《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词高度概括了中央红军一年来战胜的各种艰难险阻,并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巩固检测】综合上述,谈谈你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认识。

  • 阅读(4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