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2022-04-10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张永谦 所在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2-04-10 执教地点:江阴高级中学 执教内容:选必3 活动课 参加对象:工作室成员

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内容解读………………………………………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具有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特点。学术界认为,人类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即语言、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传媒

  

   

第一次

语言

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

为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二次

文字

信息符号化、便于传递、保留记忆

开始克服信息交流时空障碍,为人类长距离或隔代传递信息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

印刷

图文并茂、容易保存、可重复使用、阅读方便

产生了书刊报纸,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共享和文化普及

第四次

电讯

生动、形象、真实、易于理解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使文化交流、传播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

第五次

计算机与网络

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交流

计算机、通信技术使人类信息交流、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如今,人类正处在第五次信息革命浪潮之中,即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国际上统称为综合业务数字网或ISDN。如,手机短信使用精炼的语言,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可以图阅文、听音乐、做口译、写文章、复制文件等。

这些“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

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共享,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网、数字电视、移动通讯网、电子政务专网等多种传输渠道,与其他所有人共同使用和分享信息。其目的是传播文化,提升文化亲合力、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技术、成本和观念壁垒,使文化传播正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传播形式日趋数字化、网络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规模空前扩大,效果大为提升,推动了社会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共享,改变着全球文化传播交流的格局。借助网络环境,人们既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快捷地了解人类文化成果,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历史传统文化和区域民族文化,使人类网络空间形成命运共同体。

但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文化共享时代,也带来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的碰撞。如,互联网在拓展人文精神内涵时,也往往触碰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与此同时,信息鸿沟、文化隔阂,成为文化共享的障碍;网络安全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文化传播。如,黑客攻入、病毒入侵、网络咋骗,隐私信息窃取、泄露和损毁,以及“文化霸权”“文化殖民”、传播极端信息和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网络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如,数字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兴未艾。这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面蕴藏着巨大潜能,拓展了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文化共享效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倡导国际社会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体现了一个大国的使命担当和光辉形象。


…………………………………………教学引导………………………………………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认识不同时期信息革命对文化传播的巨大影响。

    2.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的影响,理解现代文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理性看待世界文化交流、共享中的相关信息,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科学的文化观,提高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3.能够通过现代文化传播、共享和面临的挑战,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文化殖民”“文化霸权”的危害和实质,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力,进一步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重点难点

本专题有三个学习要点: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网络背景下人类文化的共享与交流;当代文化交流与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重点是现代文化交流与传播手段的变化和影响;难点是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冲击。

1.现代文化交流与传播手段的变化和影响

在信息革命浪潮下,传统的文化传播行业纷纷开启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之路。在图书音像出版领域,电子书、在线阅读、数字报纸期刊、网游动漫等数字出版物与日俱增,网上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电子教材、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大学等教育形式成为潮流。此外,数字图书馆、文博馆也走进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现代文化传播形式、手段的变化,推动了传播内容的更新,催生了各种网络文化。如,2000年创建的“维基百科”,是首个全球网民在线协力编写的“自由百科全书”。手机使存在于每一个人身边的新闻资源,被及时“发掘”,让网民成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规模,显示了文化传播的即时、直观、高效和智能化趋势。

    2.现代信息革命背景下“文化殖民”的特点和启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西方“文化殖民”时刻没有停止。二战后,特别是现代信息革命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

          

隐匿性

通过电影、电视、广告、网络等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麦当劳化”“可口可乐化”“好莱坞化”等

针对性

披着“仁慈”外衣,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商品的同时,附加输出本国意识形态。如圣诞节礼品等

政治性

打着“人权”“人道主义”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指责他国文化传统的低劣,推行西方文化价值观。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西方“文化殖民”的启示:立足本民族文化,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正确处理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输入监管,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坚持文化自信,做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转变;树立人类文化共存、共荣、共生、共享的国际意识;坚持依法治网,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等。

   

……………………………………………案例举要…………………………………………

【案例】“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教学设计(片段)

片段1  文化传媒与文化共享

    材料一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互联网为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通过文献数字化、信息检索系统和跨国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地方文献成为学术界共用的资源;利用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途径,跨国学术交流成为常态。在大众文化层面,互联网塑造了全球共享的文化潮流。美国商业大片、欧洲的流行音乐、日本的动漫网游、中国的青花瓷中国风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材料二  在近日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故宫新“掌门”王旭东说,走进数字时代,置身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力量,既体现在故宫20年数字化的孜孜探索中,也闪现在小体量、有趣有料的创意游戏及应用上。无法想象,没有了科技支撑的故宫,如何将壮美“交给下一个600年”。数字故宫发布会上的气象,带给人们更多遐想和憧憬。

——《数字故宫带来更多的“文化的相遇”》(《光明日报》2019725日)

    问题:据材料一、二,概括现代信息革命对文化共享的积极作用。

片段2  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材料三  如今很多西方节日在我国流行,很多年轻人认为中国节日比西方节日少,但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传播不足、创新不够而没有受到关注。

——《民俗节庆,如何在融合中传承文化根脉》,《光明日报》(2019624日)

材料四  应当看到,“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是一种陈旧的文化发展与传播形式,是强势文化试图取代弱势文化,或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对方的方式。

——《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光明日报》(2019715日)

材料五  由于近代以来的历史经历,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备受摧残,文化自信不足甚至文化自卑情结在部分国人中滋生蔓延,特别是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价值观也在吞噬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包容开放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教育报》(2019228日)

    问题:据材料三,概括文化传播造成的问题。据材料四、五分析其主要原因。

    片段3  文化传播挑战与解决对策

材料六  目前,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据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电信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均规定,利用互联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应当承担刑事或行政责任。

——《食品安全谣言频现 专家:构建科学化立体化治理模式》(光明网2019628日)

材料七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警惕和防范西方价值观霸权,防止西方文化殖民,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世界性课题。我们在中国近代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懂得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要在现实的他国教训中看到放弃文化安全屏障的严重后果。必须认识到,推进文化开放和维护文化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线,不断夯实国家发展的文化根基。

——《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光明日报》2019412日)

    问题:据材料六、七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应对文化传播挑战的主要对策。

    【评析】本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人类信息传播经历了五次变革,即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这些变革逐步突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和文化隔阂、壁垒观念,实现了文化传媒的数字化,增大了文化共享的信息量,使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更生动、形象和便捷等。

    但是,现代信息革命也冲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冲击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备受摧残,文化自卑情结在部分国人中滋生蔓延,西方的“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面对文化传播的挑战,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教育力度,理性看待西方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线;需要坚持国际合作,建构安全清新的网络环境。

  • 阅读(68)
上一篇: 第21课 感受身边的历史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