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惠君教授《学校个别心理辅导的操作实务》讲座有感
李惠君教授的讲座,让我想起南希·威廉姆斯曾经在她的书中谈到一个现象,很多的从业咨询师恨不得让所有的患者都来自己的工作室。为适应不同来访者的需求,频繁参加各种技术流派的培训的有之;助人心切,为证明自己行,急于解决问题的有之……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咨询师自己的成长且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还会造成来访者的移情性治愈更多的是二次伤害。
南希的告诫,细细想来,就是李教授课中谆谆教诲的“用己所长,为所当为,为所能为”。 在自己做个案辅导之初,确实也碰过壁,吃过大亏,伤过自尊,所幸没有酿成不可逆的过错。虽然现在比一开始强多了,但咨询伦理的重温,每一次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
用己所长。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把自己用作工具的过程,有效的咨询依赖的是咨询师的人格特征。这就决定了咨询师要加强个人品格修养,促进个人成长;要对自己自知,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咨询技术,博采众家之长,让自己在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上沉浸下来,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为所当为。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心存仁爱,担当起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还要遵循必要的规则。咨询是有科学流程而严谨细致的工作。咨询师要遵守“真诚”、“保密”、“尊重”、“理解”、“自律”、“差异”、“整体”等原则;要遵循“过程结构化”,“个案概念化”,“理念积极化”,“辅导个性化”的要求;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挖掘资源,促进学生的更好成长。
为所能为。咨询师的工作要在咨询伦理的规范之下进行。咨询的目的是陪伴成长,不应有证明自己、改变来访者之心。这也就意味着以来访者为中心,一切方法行为的选择都以是否对来访者有利为权衡标准。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发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个案,要及时按规转介,免得贻误治疗时机,严格遵守“不求不助 不信不助 不能不助”“三不”原则。
精神动力学派有一个观点:心理咨询就是将人们从过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李教授最后引用的由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写、江枫翻译的诗《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令人动容——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假如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