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论文】“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初探(王子琳) 2025-09-0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王子琳

摘要:作业设计质量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重“量”轻“质”,作业价值模糊,作业“碎片化”,缺乏统筹意识等问题。“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作业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探索素养导向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态,完善教师本身对作业评价的理解,以期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1] 因此,在“双减”以及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作业设计成了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作业现状

1.重“量”轻“质”,作业价值模糊

    作业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基于此,部分教师希望通过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却忽略了作业的“质”,作业的目标不明确,作业与作业之间的训练点有重叠,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2.作业“碎片化”,缺乏统筹意识

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随堂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以及机械式的、记忆性的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行设计分层作业相对较少。作业的延续性不强,主要针对当天的学习内容,但缺少以周为单位或以单元为单位的作业,碎片化特征明显。

二、初中语文作业分类及设计

1.初中语文作业的分类

基于实际操作分类,可以把作业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短期作业”、“课后长时作业”;基于功用目的分类,可以将作业分为“积累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实践)”、“分层性作业”;基于课程内容分类,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学习任务群”,可以分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整本书阅读”。   

分类方式有多种,但其实作业对于一线老师来看,更多在于操作时的实践上,所以将“基于功能指向”和“基于课程内容”两个维度的分类全部打包到实践操作层面中。如下图所示:

  

2.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以七年级上学期作业为例

以七年级上学期的部分语文作业设计为例,根据实践操作的四大维度来进行归纳与思考。

1)课前作业

以《春》的预习作业为例,在上《春》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明确预习的要求,给出了具体方法,这个作业可以理解为习惯性作业,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春》单篇文章的理解,还教给了学生在以后的课前准备中,可以按照一定的预习流程去进行。

预习要求:

1.标小节(数字.)

2.读课文(至少3遍)

3.划出重要词语及重点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障碍。(准备好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课课通》等辅导用书不进课堂)

4.分出文章主要层次。

5.完成课后思考题(选做)

再以名著作业为例,在学生初读《西游记》时,给学生布置在阅读时的作业,让学生梳理情节并能直观地进行记忆和罗列,可以设计对章节进行批注并绘制 “西天取经图”的作业。

 

2)课中作业

何为“课中作业”?按照字面可以定义为“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内时间完成的各种练习”,但是对于“课中作业”和“课堂提问”却难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本人初步对作业进行理解,可以明确“课堂的本质是任务,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积累、巩固、运用的任务。”那么,课中作业就是带有作业性质的课堂活动。

“望江杯”听课笔记作业为例。江阴市组织了“望江杯”线上名著导读课的观看,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听课的有效度,设计了相应的作业要求。


学习江阴市名著导读课,并完成以下内容。

《城南旧事》

【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___:___ —___:___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

【听课笔记】:(按照如下样例记录)

师:春天如画,文章如画。想一想,你喜欢哪一个小节里的春天?说一说,画面里的主角是谁?配角又是谁?(《春》)

我的思考:我喜欢第6小节里的春天。画面里的主角是雨,配角是树叶子、小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夫……因为……

其他同学回答的重点内容(概括)及页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作业保留了最基础的听线上课程的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更有参与度的设计,通过对老师提问及自己思考内容的记录,倒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而不是放任学生把“听过”当成理解。

再比如在七年级学生第一次遇到古诗学习的时候,教授七年级学生用学习到的读诗歌的知识概念去读另外一首诗,以此训练独立对诗歌进行理解的能力,这也是课中作业的一种形式。

3)课后短时作业

在学生学习完《济南的冬天》,就可以布置书本上积累拓展的第五题——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这个作业兼具了积累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的特征,第一是根据课文涉及的写法进行积累与运用,第二是由此及彼,根据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来拓展到自己家乡的冬天,做到读写结合。同时也必须带有学生本身的生活实践。 

4)课后长时作业

课后长时作业较短时作业具有延续性的特点,所需时间更长,准备需要更充分,所以内容本身需要足够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的作业比较适合设计成课后长时作业。比如《西游记》的探究式实践活动作业——七年级《西游记》微电影拍摄。

《西游记》微电影拍摄单    6   

回目:第40—42                                                                      

微电影名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场号 

(情节) 

取景地 

角色 

(形象) 

道具 

镜头号 

拍摄内容 

景别 (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情感 

(心情) 

1 

(一战红孩儿) 

钻头号山 

师徒四人 

马、行李 

11

钻头号山 

全景 

悚惧大惊 

 

 

 

2 

 

 

 

 

 

 

3 

 

 

 

2 

(二战红孩儿) 

 

 

 

1 

 

 

 

 

 

 

2 

 

 

 

 

 

 

3 

 

 

 

3 

(三战红孩儿) 

 

 

 

1 

 

 

 

 

 

 

2 

 

 

 

 

 

 

3 

 

 

 

 

活动一:设计微电影拍摄单

学生组队抽签《西游记》精彩情节,根据抽中的情节设计微电影拍摄单。例如上图展示的拍摄“红孩儿大战孙悟空”情节学生设计的微电影拍摄单。

活动二:小组讨论优化拍摄单 

活动三:根据微电影拍摄单在舞台上表演拍摄。 

 

在课后长时作业中还可以用一种常用且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生活实践类语文作业。上半学期会遇到中秋节,可以在中秋假期设计一个跟时令有关的带有语文味的作业,比如“中秋”书签设计。这个作业在狭义理解上不能算作“课后”长时作业,应该是语文生活的长时作业、比较应景。不属于概念知识习得,更强调实践与体验。如果再修改一下,改为在学完第一单元后,让学生制作一个展示季节的书签,那就也是呼应教学内容的课后长时作业。

三、初中语文作业评价

作业的设计是一方面,能够评判所布置作业的优劣也是教师必须的能力。作业的本质是任务,具备了任务的基本属性。任务区别于一般语文学习活动的标志是具有四大属性:目标属性(有明确的目的)、事件属性(可被描述为某种事件或行动)、行动属性(必须去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言语实践)和成果属性(交付言语成果)。从任务属性的源头,可以增加情境属性。

一个好作业需要具备以下属性,教师可以对照评价表来反观作业设计。

 

评价项目

内容

1

目标属性

有明确的目的

2

事件属性

可被描述为某种事件或行动

3

行动属性

必须去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言语实践

4

成果属性

交付言语成果

5

情境属性

语言运用的情境

 

五大属性保障作业的质量,等同于作业设计的原则,也是作业评价的五大要素。

在双减背景之下,在作业设计方面不一味追求形式的缤纷,而去追求实际的效果,真正着眼于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实效。从作业的内容、形式、到作业质量的自我评价都是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问题要有创新意识,保障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作业的形态要更大程度上地去吸引学生,我们的作业不能等于做题。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0.

附件:

    • 阅读(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