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研究,既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一线教师疑点、困惑最多的领域,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课题?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好的课题申报书?面对这些制约我们专业成长的“瓶颈”问题,今天我们再次齐聚美丽的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继续进行江阴市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的集中研修活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通过今天的专家讲座和研讨,定能助力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一路探索,一路芬芳,收获专业的精彩和成长。
讲座一
上午,我们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刘建教授的精彩报告《中小学课题的选题与申报书撰写》。刘教授首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我们成员交流了写论文、做课题的重要性,然后围绕选择一个好的课题这一主题,生动讲述了什么是选题、好选题应该必备的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四个特点、选题的主要角度、拟定课题的标题等几个大家比较关心关注的问题。刘教授又结合自己申报的重大社科课题,从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拟创新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技术路线、理论依据、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题申报书的撰写。整场报告中,刘教授依据课题研究过程的阶段、步骤,使用框架图、举例子、析理论的方式,从做什么、如何做、注意事项等方面一步步教我们如何申报课题、如何做课题,给予了我们实战指导与疑难解析,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助力我们进行课题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教授精彩的讲座深深地吸引着老师们,大家全程认真聆听,细致记录,频频拍照,意犹未尽。老师们认识到:好老师要有扎实的教科研和撰写课题的能力,把教育教学过程经过反思转化为实践研究。
讲座二
工作室核心成员边洪伟老师作了题为《高三政治教学的基本逻辑与复习策略》的专题讲座,围绕“高三教学如何复习更加有效”这一话题,提出应坚持遵循学习发生规律,深研高考评价体系,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全过程、全方位覆盖的基本逻辑,进而提出调整教材顺序,注重重点难点;寻找实施抓手,渗透综合思维;建构知识体系,突出核心要点;打破模块边界,实现点面结合等复习策略。讲座内容理例结合,生动分析了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适切的改进意见。最后边老师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方式转变中落地落实。
学员感悟一: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建教授主讲的《中小学课题选题与申报书撰写》专题讲座,受益匪浅。课题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提升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刘教授从课题选题与课题申报两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带着我们突破了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后面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接下来,我将努力将讲座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下午边洪伟老师作了题为《高三政治教学的基本逻辑与复习策略》的专题讲座,围绕“高三教学如何复习更加有效”这一话题展开。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个性化学习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把准目标、寻找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等,能够更有效地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统一引导”转向“内生建构”,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与价值观上实现协同发展。
学员感悟二:
今天上午认真聆听了刘教授的讲座,让我对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和设计一份好的课题申报书从一知半解到逐渐清晰,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实用性很强,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科研课题实例的展示,既教给我们如何发现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又指出了目前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更激发了大家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
我将不断从中汲取养分,争取把今天的收获早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落地,做一名科研型的老师!刘教授的讲座,就像是我们课题研究之路上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和前进的方向,也重新点燃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希望。最近读到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相信在刘教授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每一位成员都能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研究要走“学习、借鉴、融合、创新”之路,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教育理论,应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实践研究,愿大家在学习中模仿借鉴,在实践中勤加思考,尽快走出一条应用研究的创新之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