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之道做人 以入世之道做事
——在群文阅读中看苏轼人格的力量
江阴市璜土中学 主备人:黄佳威
【标题解读】
“出世”、“入世”为佛教用语,“世”指的是“凡尘俗世”。“出世”指抛开世俗杂事、欲望,与周围的人、世和解,达到精神超脱。“入世”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阅读材料】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⑸。
定风波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⑵。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⑶,余独不觉,已而遂晴⑷,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⑸,何妨吟啸且徐行⑹。竹杖芒鞋轻胜马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⑻。
料峭春风吹酒醒⑼,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⑽。回首向来萧瑟处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⑿。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本研读】
《水调歌头》、《初到黄州》、《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这五首诗文可以看出苏轼有一个明显的心路变化历程,由最初的失意苦闷到中期的随缘自适到最后的了悟人生、乐观洒脱。但由于这些作品比较分散,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无法整体把握, 因此有必要整合在一起,再补充有关的课外阅读,形成一个“阅读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比较、归纳中体会苏轼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的人生态度。
【教学创意】
以《经典永流传》节目组为情境,通过对着五首诗词写解说稿、征集朗读稿、分类编排等形式,扣住文本知其人、了其事、感其情,通过对苏轼已选和补充作品的分析、提练、表述,理解苏轼 “以出世之道做人、以入世之道做事” 的人生智慧。
【教学流程】
导入:
朗读《水调歌头》,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长短,读出高低。读完之后你觉得这首词中作者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词的上片苏轼当时处于一种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情感交织中,扣住此思想内容引出课题。
链接:知其人、了其事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请大家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具体事件,就苏轼的身份写下你的发现。
明确:关注写诗的风格、性格中的积极乐观、写诗营造的意境、为官的态度等等。
环节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经典永流传》节目组想要以苏轼为主人公做一期有关他的节目。现就阅读材料中的苏轼词作中向你征集解说稿,请你选择其中1~2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提示:为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节目组建议使用第一人称,可以扣住文章中的某一字词进行描写、想象,不必面面俱到。穿插朗读指导。
环节二:再读诗歌,探究异同
2.节目组确定了“以出世之道做人,以入世之道做事”两个篇章为主题探究苏轼人格中的力量,请你将苏轼的这五首词归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环节三:比读诗歌,感悟情感
3.节目组在“以出世之道做人”这个篇章时,导播对三首词的播放顺序问题上举棋不定,你能帮帮他吗?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出贬黄州的自嘲、喜悦到孤独、清高再到坦荡豁达,苏轼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提示:可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环节四: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4.你认同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这个说法吗?
明确::苏轼虽被称作“不可救药的乐观派”(林语堂),但乐观并非天生,是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苏轼在面对人生的坎坷时也有常人的惊慌、孤独,但他能想办法愉悦自己,调适心态。
5.学完了今天这几首词,相信大家对苏轼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明白了他的心路历程。假如你是苏轼,你穿越了时光隧道,你又会对现在的中学生说些什么呢?
明确:对自己的遭遇不介怀,不怨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调适自己,安贫乐道,随缘自适,这是苏轼,一个“以出世之道做人”的苏轼;积极投身社会,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呼吁,先天下之忧而忧,不怕批评,以身犯险,这也是苏轼,一个“以入世之道做事”的苏轼。 结语:像苏轼这样的传统文化名人还有很多,我们学过的还有范仲淹、欧阳修、韩愈等,他们虽遭不幸,但都能调整心态,超然物外,摆脱小我,把国家民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把出世和入世很好地结合于一身。也只有以出世之道做人,才能抽出精力,以入世之道做事,造福黎民。
【板书设计】
以出世之道做人 以入世之道做事
苏轼
知其人
了其事
感其情
(积极乐观、为民着想、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