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李鸿妹
课前预热:播放视频《走进园林》,(结:宣传片里用工整的语言凝练出苏州园林的匠心之处)
去过苏州园林的请举手,看来很多同学都实地考察过。
任务情境
学校拟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邀请各位以“设计师”身份走进苏州园林,实地考察,并用“抖音”直播的方式宣传中国古典园林。我们以《苏州园林》为脚本,选择其中的内容,介绍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体,引领更多的人体会古代园林艺术的美。
任务一 角色体验(12——15分钟)
(作为以内容输出为主的视频,就需要有适切的文案来介绍苏州园林及特点。介绍前,我有两点建议。)(举例2分钟;巡视2分钟;4人8分钟)
1.请你用“设计师”的身份来介绍苏州园林及特点。
建议:(1)有说明的顺序(2)用“对称”来介绍,并说缘由。
示例: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说明:我是苏州园林的设计师。我会说“我们在栽种和修剪树木时着眼于画意。让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我们将这个句子在脚本地5段中划出来。)
这样来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无论是做什么还是选什么景物,对称的介绍让花草树木的映衬美扑面而来,园林一年四季生机常在呢。
(接下来,请各位设计师,走进脚本,圈画对称的内容,借助这些内容来介绍苏州园林。)
【预设】
第2段:一主一次的结构安排
(1)我是苏州园林的设计师。我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亭台对轩榭……这是景与景的对称;讲究……讲究,这是句子和句子的对称;讲究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这是段落与段落的对称,有总说也有分说。3-6小节与7-9小节,这一主一次的结构安排,似乎让我们也踩着诗歌的节拍,且歌且行。
小结:(第2小节的四个讲究和3-6小节的内容真对称!在对称中前后照应,7-9小节的内容)
一主一次的结构安排,似乎让我们也踩着诗歌的节拍,且歌且行。
第3段
(1)古代的宫殿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东边……西边……这是方位的对称,有……决不……)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补:图案画要求工整有序,是要求对称的),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小结:人在字中走,心在画中游。绝不对称的建筑,正是自然之趣的外显。)
第4段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是技术更高于技术)
第5段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没有修建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小结:一肯定一否定,苏州园林的树木不是一年四季一个模样,而是有着春与夏、秋与冬的四季变化,也具有高与低、刚与柔、直与曲形态各异的美。
第6段:一因一果的句子关系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小结:“隔”是有墙壁隔着,“界”是有廊子界着,这不隔和未界又是因为什么呢?有镂空的图案,两边无所依傍。不仅景致见得深了,连句子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
第7段:一空白一添补的景物关系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正对着白色墙壁的窗边,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小结:因为“有”和“无”,动词“栽”“蔓延”“补”,给这静态的景物慢慢添补出诗意。
第8段:
转折短语:
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
这“决不”更着意于设计师们的主观意愿,一致追求。
数量短语:
四扇
八扇
十二扇
图案的设计雕镂,数量上各具匠心
小结:一天有十二时辰,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在古代就是最完美的数字。
任务小结:同学们都是园林设计师,你们初步具备了设计师的思维。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从总到分有条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你们也具备抖音主播的潜质,用对称的句式将园林的细节美、非对称美、自然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建筑真神奇!这样的介绍真美!(身份的融合、总结情境的表达)
任务二 图文体验
1.(文案已成,还需要呈现精美丰富的画面)请设计师们浏览下列园林图片
(1)先选择抖音图片:哪些图片更符合苏州园林的特点?为什么?
【屏显】
结:(1)设计师们果然不同,一眼就捕捉到了园林的本质特点。/(2)回到原文读
(2)(三张图片景物的配合都呼应了第4小节的内容),请你结合脚本说说,图片上有什么?用“有……有……”给图片配文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有什么?有假山;有池沼;有竹子花木;有桥梁;有石岸;有石头;有花草;有金鱼或各色鲤鱼;有荷花或睡莲。
2.还有什么?有山与山的配合;有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有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有池沼与桥梁的配合;有桥梁与桥梁的配合;有池沼与石岸的配合;有石岸与石头的配合;有石岸与花草的配合;有池沼与金鱼或各色鲤鱼的配合;有池沼与荷花或睡莲的配合(建筑的艺术就是空间的艺术,有布局有映衬)
“有……有……”原文没有这样直接的表达,叶圣陶是怎么说出这么多的景物的?
(假如、或;叶圣陶真是语言的艺术家)
总结1:总而言之,景和景的配合里,匠师们总在极力追求的是什么?
(因地制宜、各具匠心、自出心裁、决不雷同)
图片还缺点什么?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有动有静)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有实景有意境;有铺排有收束更有古典雅致的韵味)
教学意图:
强调活水与其他景物配合的自然之美,活水尚且有活力,游动的金鱼鲤鱼,绽放的荷花睡莲是生命力更有生命力。
总结1:如果说设计师们一致的追求是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自然美”。其实在这部分中,设计师更想告诉大家这些细节的各个不同,是他们各自的匠心。只有,共同的匠心和各具匠心才使得这座城市的园林保留100多处。
(苏州园林真是一本厚重的书,品也品不完)
任务三 情感体验
1.片尾有余韵:请设计师们代叶圣陶先生发言,用这样的句式,写出叶圣陶先生的愿景。游览苏州园林,唯愿……,并在课题边批注你的想法。
唯愿(谁)
预设:
游览者:能够鉴赏苏州园林建筑艺术;能够感受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体会到东方文化的魅力;感受诗意生活的美好;对匠师匠心的赞叹;
设计者:有安静舒适的感受;对如诗如画园林的热爱;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璀璨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园林情结
游览苏州园林不仅有视觉的审美体验,还映照出心灵的澄澈,这便是那扇联结着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