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栋:读《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技能》心得 2025-09-0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深耕技能教学,点亮中职课堂

——读《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司开妹名师工作室成员 吴栋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 日常教学中常面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 ”等难题。近期研读李向东主编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技能》,书中扎根中职教学实际的方法与案例,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破解教学困境的窗口,让我对“如何教好中职生 ”

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其对中职课堂痛点的精准剖析与实用解法。不同于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书籍,它始终围绕中职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 ”“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理论 ”的特点展开。比如在“课堂导入 ”章节,作者提出“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的组合方式,以我所教的机械专业为例,以往讲解“零件加工精度 ”时,我常直接罗列理论标准,学生昏昏欲睡;书中建议先展示“不合格零件导致设备故障 ”的工厂案例视频,再抛出“如何通过加工步骤控制精度 ”的实操任务,这一方法我在课堂尝试后,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主动围着机床讨论操作细节。

书中关于“理实一体化 ”教学的落地策略,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中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以往我在教学中常陷入“先讲理论再练操作 ”的误区,导致学生学完理论不会用、动手时又忘了原理。书中以机电专业“ 电机维修 ”课程为例,详细拆解“理论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实操—问题复盘 ”的四步教学法,强调“理论跟着实操走 ”:讲电机结构时,直接让学生拆解废旧电机观察部件;讲故障排查时,先设置“ 电机不转 ”的模拟故障,引导学生结合理论分析原因。这种“做中学、学中做 ”的模式,不仅让学生快速掌握了维修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正是中职教育所倡导的 以技能为核心 ”的育人目标。

此外,书中对“分层教学 ”的阐述,也为我解决“学生基础差异大 ”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以往我采用“一刀切 ”的教学进度,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


不饱 ”、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 ”。书中提出“ 目标分层+任务分层 ”的策略: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为基础弱的学生设定“能完成基础操作 ”的保底目标,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引;为基础 好的学生设定“优化操作流程 ”的提升目标,鼓励他们尝试创新方法。在近期的“零件测绘 ”

课程中,我按照这一方法设计任务,基础弱的学生完成简单零件的尺寸测量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则需要绘制三维模型并分析加工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长,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中职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不仅是方法的学习,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要从“教师教什么 ”转向“学生需要什么 ”,从“注重知识传授 ”转向“注重技能与素养并重 ”。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把书中的方法与自身教学实践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自信地走向职业岗位。

《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技能》虽不是厚重的理论巨著,却满是贴近中职教学实际的“干货 ”,它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用真实的案例和可落地的策略,指引着我们在中职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阅读(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