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跨学科学习》有感
黄汝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更侧重于语言技能本身的训练,容易将语文视为一个封闭的知识系统,认为跨学科的内容应当交由相应学科的老师完成。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进与“跨学科”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已明显从单一能力培养转向核心素养的全面建构。这促使我重新审视教学的边界与可能性。
回想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岳阳楼记》,却对洞庭湖的地理变迁和人文背景知之甚少;可以准确分析《苏州园林》的说明顺序,却对其中所蕴含的建筑美学与数学比例缺乏感知。这种割裂的学习,难以真正引导他们形成整体性的认知视野。夏雪梅教授的《跨学科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书中指出,跨学科学习并非多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主题、问题或项目有机整合不同学科的观念与方法,推动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思维框架。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语文课堂完全有能力成为跨学科融合的枢纽。它不仅可以包容文学的韵律与情感,还应融入历史的纵深、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审美。例如,在讲授古诗词时融入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的分析;在解读说明文时引入科学实验或艺术创作的实践体验。这种教学不是脱离语文的本质,而是让语言真正成为学生理解世界、表达思想的工具。
当然,跨学科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确立跨学科主题,到选择适切的教学资源与任务形式,再到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与成果反馈。这一切都意味着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思维引导者”。
合上书页,我更加坚定地认为,语文教师不应是学科知识的“守门人”,而应成为帮助学生建立联结、激发创新的“领航员”。真正的教育诗意,恰恰绽放在学科与学科之间那片广阔而自由的地带。而阅读《跨学科学习》,正是走向这条融合之路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