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简案
主备人:黄汝娟
【文本研读】
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本文选材典型,在安排处理材料上剪裁得体,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穿插着议论、抒情。
【教学创意】
在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概括事例,用复述故事的方法感知、理解战士的“最可爱”,探究选材、探究写法的“可爱”之处,学习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型选择:教读课。
【活动组织】
第一步: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朗读课题,你发现他跟我们前面几篇课文的题目有何不同?(以问句做题目)对,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最可爱?
2.作者作品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其中《东方》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3. 写作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妄图侵犯我国领土。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中朝人民军队把侵略者赶回汉江南岸,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1953年7月同中朝方面签订停战协定。作者魏巍在朝鲜前线采访期间,每日接触到许多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受到极大的震动,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来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4.检查预习。
第二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呢?
明确: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
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为这几个故事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
3.朗读第5自然段(松骨峰战斗),复述故事。找出相关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概括战士们的崇高精神品质。
复述注意事项:①必须把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讲清楚。②叙述战斗过程时,注意通过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③重点复述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④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摔”“扑”“抱”“掐”“摁”等动词除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
4.朗读第11自然段(火中救小孩),画出环境、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烟”等语句。(环境极其危险)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地救出了朝鲜小孩。
5.分角色朗读防空洞谈话部分,并思考: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的哪些思想品格?(要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高尚的苦乐观、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荣誉感。
第三步:深层探究
1. 魏巍在初稿中写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最后为什们只用这三个事
例来表现战士们的可爱呢?
群体和个体形象相结合,全面展现志愿军的精神风貌。三个事例从战斗、救人、思想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且三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
2. 再思考: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
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
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志愿军战士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3.请同学们看看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这两种方法的。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事例一(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场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他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防空洞谈话)中战士的三次回答,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好处:直接描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的话语,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
4.文章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事例,开头三段和结尾段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开头三段作者通过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5.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议论、抒情,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连接上下文与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
第四步:语言赏析
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抱”“掐”“摁”等用得准确生动,感情色彩鲜明,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场景,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幅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⑵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民吃苦、为国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句式有何不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①是设问句,②是反问句,这两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即为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加强认识,促进感情升华。反问和设问的交替使用极好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同一,感情共鸣。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鲜明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难忘。
第五步: 课堂小结
1、 总结写作特色
2、 波澜壮阔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铭记,是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