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下群文阅读的实践探索
李燕
(江阴市长山中学,江苏 无锡 214429 )、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诸多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中,群文阅读是最行之有效重要路径。学习任务群下群文阅读,需要教师抓住重视学习任务的层次拆解、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构建、重视综合能力的灵活训练这样三个教学重点。遵循围绕语言技能的应用、围绕主题思想的阐述、围绕社会背景的思考三种教学思路,更好地构建富有质感的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富有创造性、辩证性、延展性的阅读体验,实现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教学重点;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李燕(1982.11——),女,江苏无锡江阴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山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任务群”指的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学习任务群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强调语文学习应当是从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去开展。在这一教学主张中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通过弱化篇章阅读与篇章阅读之间的区隔,强化篇章阅读与篇章阅读之间的关系,瞄准和提取出不同篇章阅读所指向的同一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方向,以实现高品质阅读,高深度思考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任务群”下群文阅读的教学重点
1.重视学习任务的层次拆解
“学习任务群”紧扣“任务”二字,这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从逻辑上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则是由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决定的,即学生必须在该部分学习内容中掌握全部知识和技能,因此,要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重视对学习任务进行层次性的拆解。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为例,阅读文本包括《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所收录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文章,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思考学习任务时,可以拆解为:语言建构层——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揣摩品鉴语言的独特用意,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思维发展层——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将语言文字转为大脑直觉印象的能力。审美鉴赏层——培养从文字中领会自然风光的美,领会汉语言艺术的美。文化情感层——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喜爱等情感。围绕着这个学习任务层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住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关联,使其在阅读时互相联动。
2.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构建
“学习任务群”非常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开展合作性、探究性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诉求,教师在组织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围绕着群文主题来创设和构建学习情境。比如上面举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其中,《春》描写的是四季中的春天,《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是四季中的冬天,这两篇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设四季的情境。那我们就可以假设文章所刻画的都是晴天或者阴天,这又可以与《雨的四季》联动在一起创设晴天雨天的情境。再看,《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是现代文,《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古代文,在学习时又可以在类似的情境中,对比古今写景文的异同点等。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体里面各个独立的篇章阅读都纳入整合到情境中来,根据篇章阅读的不同侧重点来进行情境中具体场景的细化设计和转化等,从而很好地将任务群中的各篇阅读文本都包裹在一起,最终让群文体更加饱满和丰富。
3.重视综合能力的灵活训练
在传统的篇章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设计会趋于知识点非常细,而后教师逐个知识点来进行一一地解析,在语文阅读的训练上,比如篇章结构的划分、段落意思的归纳、重点信息的抓取和提炼、修辞手法的仿照运用等,趋于线性训练,也就是各个语文技能进行线性的排列、连接、逐一地进行训练。学生很可能在这篇阅读文本里面遇到的知识点,在上一篇阅读文本中也遇到过,那么再次遇到时会进行再次的重温训练,看似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巩固了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但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习惯性地将技能进行重复性地运用,从而出现“照抄照搬”等僵化的学习动作。而在群文阅读中,教师是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去把握,譬如比喻、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它同时出现在群文的各篇阅读文本中,那就可以灵活地将其置放在一起对比,思考同一种修辞手法,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情感色彩中是如何灵活地运用。这就好像多同一个汉字有多种不同的释义,要想真正地掌握该汉字,就必须要清楚每一种释义被运用到不同场景中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在“学习任务群”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当重视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下群文阅读的教学思路
1.围绕语言技能的应用
语文的学习对象是汉语言文字,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属性,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我们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能否向对方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完整无误地抓取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等。语文阅读教学包括构建感官图像、运用背景知识、提出问题、根据已知信息开展合理推断、在庞杂信息中筛选重要信息、将多种信息进行有机整合、查缺补漏等这几种技能落实在阅读文本中时,经常会以“请概括出本文的主旨大意”“请分析判断XX处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等题目出现。在学习任务群中,教师既可以围绕着这些语言技能的应用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任务一》中,《消息二则》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体裁为消息,《“飞天”凌空》体裁为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体裁为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体裁为新闻(评论)。该单元就可以围绕着“消息/新闻/通讯的基本要素”展开群文教学。比如,抓住这几篇阅读文本的其中一个特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比如,从结构、写法、语言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纵横向地对比消息、新闻、通讯这几大类体裁。比如,从阅读方法上进行对比。学生们之前所接触的阅读文本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显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新闻体裁,这也意味着将该单元整体与之前学习过的文学类作品进行阅读方法的纵横向对比。比如,该单元的学习任务除了新闻阅读,还有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按照逻辑思维来看,先有新闻采访,然后是新闻写作,最后才成为被人阅读的一篇篇新闻,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新闻阅读的教学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技能运用等。可以发现,通过以“学习任务群”为单位,群文阅读可以更好地扩大语言技能的应用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语言思维。
2.围绕主题思想的阐述
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载体,在阅读教学中,理解作者想要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什么思想,抒发哪种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任务群”下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着主题思想的阐述来进行设计。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印记”,首先,从宏观整体上看,这四篇阅读文本都是以人物为刻画对象,主要表达的是作者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其次,从体裁上看,其中,《藤野先生》与《回忆我的母亲》属于回忆性散文,《列夫·托尔斯泰》与《美丽的颜色》属于人物传记。[2]文学性虽然比较强但内容都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所选取的事件也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性。仔细对比可以发现,每篇阅读文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篇阅读文本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适合于开展“标签化教学”,因此,在开展这个单元的群文阅读时,最合适的切入点就是围绕着情感色彩(特别是暗线中的情感升华)来作为切入点,目的指向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藤野先生》的情感明线是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升华的暗线是爱国主义精神。《回忆我的母亲》的情感明线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暗线是通过将母亲与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方式,将对母亲的情感上升到对民族、对人民的爱。这两篇阅读文本在思想情感上都是从“小爱”(对故人的怀念,对母亲的怀念)上升到“大爱”(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如果单独阅读每一篇阅读文本,那么主线和暗线的分析就会局限在文本本身,但如果打破了篇章与篇章之间的区隔限制,而是从学习任务群这个角度上看,可以发现,《藤野先生》与《回忆我的母亲》都是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到民族,从个体的命运到国家的命运,而这无疑丰富了人物刻画的情感层次。因此,在群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情感表达主线暗线的方式,启发学生们思考在阅读时,如何读出多层次的情感,从而理解文章本身所承载的情感饱满度和层次性。
3.围绕社会背景的思考
绝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侧面说明了文学作品并不是如空中楼阁般虚拟的,悬浮的,而是有一定社会底蕴的,而语文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要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在成长中学会做一个是非分明,拥有科学的、理性的判断能力的人,因此,理解阅读文本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学习阅读时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学习任务群”下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社会背景来展开思考。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为例,《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三篇现代文从题目就能够清楚知道文章所刻画的人物是哪一位。三篇文章的体裁虽然各不相同,《邓稼先》的体裁是人物传记,《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体裁是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体裁是散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刻画人物对象是将人物置放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里。譬如《邓稼先》这篇文章是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书写而成。如果从成就上看,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从价值观上看,绝不是一位普通人物。如果从性格上看,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这又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叔叔、伯伯、长辈等差不多,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普通人。如果从情感上看,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深沉的,他将自己的个人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爱国主义精神,又是融入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血里,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情感基因,我们并不能说爱国主义情感是特定人群才有的,而是应当普遍存在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情感中。从这个角度上讲,爱国主义情感是普通的,寻常的。可以发现,当我们将人物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描写与评价时,他既具有典型的个人色彩,又拥有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共同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向邓稼先学习,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也具有和邓稼先所处时代类似的色彩,这是因为中华儿女一代代都是在传承着,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当教师启发学生以社会背景为切入点来开展群文阅读时,在理解阅读文本时就会更富有深意,还能够与学生的当下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更好地思考现实,这无疑可以将学习任务群推到一个更高的思想档次。
三、结语
群文阅读指的是围绕某个议题,组合多篇文本进行阅读,求同比异,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与篇章阅读相比较而言,群文阅读更突出不同阅读文本所具有的相似或相同属性,通过抓住共同的属性来进行针对某一个维度或者方向开展深入研究,这与“学习任务群”教学主张下强调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训练多种语文技能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抓住“学习任务群”主张中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综合能力这几个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着语言技能、主题思想、社会背景等来设计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打造富有质感的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辩证性、延展性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林祥.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思考[J].学语文,2023(04):3-8.
[2]吴益云.“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0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