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宁《认识百分数》听评课 2025-09-06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翟秋琪 所在单位: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4-11-29 执教地点: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认识百分数 参加对象:工作室全体成员

《认识百分数》评课(翟秋琪老师执教)

翟秋琪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一课,深度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中 “结合真实情境理解百分数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要求,以 “统计活动” 为载体,以 “决策需求” 为驱动,让学生在 “做中学”“用中学” 中触摸百分数的本质,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又培育了统计素养。

一、以统计情境为锚点,贴合新课标 “真实问题导向”,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 “百分数的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感受百分数的统计价值”。翟老师精准把握这一要求,将百分数教学完全置于 “谁的投篮水平高” 的真实统计情境中 —— 初始仅呈现 “投中次数”(如甲投中 12 次、乙投中 10 次),故意制造信息不完整,引导学生发现 “只看投中次数无法判断水平,必须结合投篮总次数”。这一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对 “比例关系” 的已有认知,更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并非孤立的 “数”,而是 “基于数据统计的比较工具”。

在后续探究中,翟老师通过追问 “如果甲投了 15 次、乙投了 12 次,怎么比更直观?”“把投中次数与总次数的比转化为分母是 100 的分数,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更难得的是,教师紧扣新课标 “感受数据随机性” 的要求,补充 “同一球员不同场次投篮数据”(如甲第一场命中率 80%、第二场 73%、第三场 82%),让学生发现:单次百分数可能波动,但多次统计后,百分数会逐渐趋于稳定(如甲长期命中率稳定在 80% 左右)。这一细节巧妙突破了 “百分数仅表示固定比例” 的认知误区,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在长期统计中是 “反映事物真实水平的相对稳定值”,这正是百分数的统计本质。

二、以生活应用为载体,呼应新课标 “决策能力培养”,凸显百分数的实用价值

新课标强调 “数学学习应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包括百分数)分析问题、做出合理决策”。翟老师在拓展应用环节的设计,完美践行了这一理念 —— 以 “奶茶店中的百分数” 为真实任务,让学生经历 “解读数据 — 分析数据 — 基于数据做决策” 的完整过程:

百分数表示具体的比例数:呈现某一天具体销售量,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百分数是 “具体的比例关系”——25% 即 “黑糖奶茶销量占奶茶总量的 25/100”,是能直接对应 “部分与整体” 的具体数,帮助学生明确 “百分数可表示具体的量的比例”,纠正 “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量” 的片面认知(注:此处 “具体的数” 指 “具体的比例关系”,而非具体数量,符合数学定义)。

基于百分数做决策:翟老师进一步设计递进任务:想根据某一天的销售情况,决定10天后怎样进奶茶可以吗通过后面几天奶茶销售情况,让学生感知,统计可以帮助决策

这一设计让学生深刻体会:百分数不是课本上的符号,而是 “帮助人们判断、决策的工具”—— 消费者凭百分数选产品,商家凭百分数调策略。学生在分析、决策中,既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又落实了新课标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要求,真正实现了 “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以素养发展为核心,落实新课标 “综合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双提升

整堂课中,翟老师始终以 “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为暗线,以 “数据分析与决策” 为明线,将知识教学与素养培育深度融合:从 “投篮情境” 中理解 “百分数的统计本质(长期稳定)”,到 “奶茶情境” 中运用 “百分数做具体决策”,学生不仅掌握了 “百分数表示比例关系” 的知识,更形成了 “用数据说话” 的意识 —— 知道 “百分数需结合统计背景解读”“长期统计的百分数更具参考价值”“根据百分数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这些能力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的核心体现,为学生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如概率、抽样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翟秋琪老师的《认识百分数》一课,既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精准落地,也是 “知识教学与素养培育融合” 的生动实践。课堂以统计为魂、以生活为源、以决策为用,让百分数从 “抽象概念” 变为 “鲜活工具”,值得我们工作室成员学习借鉴。若后续可增加 “不同领域百分数案例”(如 “商品合格率”“城市绿化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在工业、环保等领域的统计价值,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将更上一层。

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缪宁)

  • 阅读(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