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娣在酒泉市第十四期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培训班上执教公开课《认识分数》(送教下乡) 2025-09-0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省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菊娣 所在单位: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5-05-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认识分数 参加对象:

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备课日期

2025.4.12

1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主备

周菊娣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在经历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难点:能运用分数来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感。

教学准备

12个桃子图的练习纸、8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纸、学生准备剪刀、水彩笔、练习纸

一、情境导入,唤醒原有认知

猴哥猴弟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有一个大大的桃子,它们会怎样分?把一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指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实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分数的王国,继续探索分数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感受概念本质

1.感知份数关系:每份是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⑴1个桃分着吃完,2只小猴觉得没吃饱,猴妈妈拿出了一盘桃,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指出: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⑵如果这盘桃有6个,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是几个桃呢?

谁来读读活动一的要求?明确任务了吗?请你拿出学习单开始操作吧。

⑶交流:(不同的画法)

①  ●●● | ○○○

②  ●●● | ○○○

③  ●●● | ○○○

追问:这些画法有什么相同?(都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2份)有什么不同?你觉得画一个圈好在哪里?(把6个桃看成一盘)

指出:是的,把6个桃圈起来,表示把这6个桃看成一盘;添上一条虚线,表示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然后涂色表示出其中的1份,所以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有3个桃。

⑷回顾:现在谁能看着这幅图说说这里的  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把6个桃看成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板书贴示齐读)

⑸仿练:如果每盘桃是4个或者是8个,你还会表示出每盘的  吗?分别是几个?

交流:请上来边指边说。(声音响亮,表达清晰,真棒。)

⑹对比:这三幅图中,每盘桃的个数相同吗?每份桃的个数相同吗?每份桃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能用   表示?

类推:哦,你的意思是,它们都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这盘桃有3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如果这盘桃有46个呢?100个呢?

指出:6个、4个、8个、30个、46个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里的  的含义吗?

小结:把一些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

2.继续感知份数关系:每份是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⑴这时邻居家的小黑猴跑来了,现在怎么分6个桃?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是几个桃呢?

请某某来读读活动二的要求,听清楚了吗?请完成学习单的第2题。

⑵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怎样?谁也想来说一说?

指出: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⑶对比:同样是把6个桃平均分,为什么表示每份的分数会不同?

指出: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份的二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3份的三分之一。那么其中的一个桃就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几分之一呢?

⑷小结: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自主探究,感受分数含义

⑴提问:可以把12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请4人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三,比一比哪个组表示的几分之一多。

⑵交流:你们组得到了几个分数?能有序地说一说吗?

指出:你们组合作地很成功,找出了所有的答案。和他们一样成功的举手!这么多,那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⑶对比:比一比,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么多分数,今天学习的分数含义和上学期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上学期学习的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这学期学习的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但是只要是把它们平均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⑸拓展:除了把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之外,还能把哪些物体

也看成一个整体?

三、巩固拓展,提升数学思维

看来你们已经会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了,那接下来你们愿意接受摘星大挑战吗?打开数学书第77页。

1.第一关:填一填,说一说。

⑴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⑵提问:同样每份都是1个,为什么表示每份的分数不同?

小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一。

2.第二关: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⑴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⑵提问:谁能选择其中两幅图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1:为什么每份的个数不同,都能用  表示?

指出:都是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总数的  。相同的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

2:为什么都是8个正方体,表示出的分数不同?

3:为什么每份都是1个,表示的分数不同?

……

小结:老师喜欢会提问的孩子,会提问就是会思考。学问学问,多学多问。

3.第三关: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它右边的分数。

⑴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⑵提问:为什么整体的几分之一不都是涂1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想:把3朵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1朵,所以这个整体的  是1朵花。把10只小鸡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只,所以这个整体的  是2只小鸡。

指出:看来你不仅会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而且还能求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关于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第60、61页

修改补充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数初步认识的延伸,核心是让学生理解 “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时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课堂实际来看,既有突破难点的亮点,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聚焦 “整体”,突破认知难点

1、从 “单个物体” 到 “多个物体”,架起认知桥梁。

课前通过复习 “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 1/2”,唤醒学生对 “单个物体作整体” 的分数认知。接着抛出问题:“把 2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是这堆苹果的几分之几?” 借助实物教具(苹果磁贴)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看到 “2 个苹果被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1 个,这 1 个就是 2 个苹果的 1/2”—— 通过对比 “1 个苹果的 1/2” 和 “2 个苹果的 1/2”,自然引出 “整体可以是多个物体” 的新认知,降低了概念迁移的难度。

2、用 “圈一圈”“分一分” 强化 “平均分成几份” 的核心。

课堂中设计了 “分草莓”“分小棒” 等活动:让学生用圆圈把 6 颗草莓圈成 “一个整体”,再动手涂出它的 1/3;用小棒摆出 8 根,平均分成 4 份后说说 “1 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直接感知 “不管整体是几个物体,只要平均分成 n 份,每份就是它的 1/n”,避免了 “只看数量不看份数” 的误区(比如不会错把 “6 颗草莓的 1/3” 当成 “2 颗草莓”,而是理解 “这 2 颗是 6 颗的 1/3”)。

3、借助 “反例” 深化理解。

特意设计了 “不平均分” 的对比情境:出示 3 块饼干,分成 1 块和 2 块,问 “左边 1 块是这 3 块的 1/2 吗?” 学生通过争论明确 “只有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强化了 “平均分” 是分数的前提这一关键认知。

二、不足与困惑:细节处理需更精准

1、对 “整体的相对性” 渗透不足

课堂上虽强调了 “整体可以是多个物体”,但未进一步对比 “不同整体的相同分数”。比如可以补充:“把 2 个苹果的 1/2 和 4 个苹果的 1/2 比一比,数量一样吗?” 让学生发现 “1/2 所代表的具体数量随整体变化而变化”,这样能更深入理解分数的 “份数意义” 而非 “数量意义”,后续练习中部分学生混淆 “1/3 的数量” 和 “1/3 的含义”,可能与此有关。

2、学生表达的完整性需加强

提问 “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时,多数学生能说出分数,但很少能完整表述 “把(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1/( )”。这说明学生对分数的 “叙述逻辑” 不够熟练,后续需多设计 “说过程” 的环节,比如让同桌互说 “分小棒时,你是怎么想到 1/4 的”。

3、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不足

课堂练习多集中在 “已知整体数量和份数,写分数”,缺少 “已知分数和整体数量,求每份数量” 的逆向练习(如 “有 8 块糖,拿出它的 1/4,要拿几块?”),也未涉及 “同一整体的不同分数对比”(如 “6 个圆的 1/2 和 1/3,哪个多?”),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支撑不够。

三、改进方向

1、强化 “整体” 的多元感知:用不同载体(水果、图形、小棒)反复呈现 “整体”,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 “把什么看作整体”(比如 “桌上有 5 支笔和 3 块橡皮,你想把什么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 “整体” 的概念更灵活。

2、增加 “说分数” 的规范训练:制定简单的 “表述模板”,先让学生模仿说,再逐步放手自主说,比如从 “把 4 个三角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4 个三角形的 1/2” 到 “这是 4 个三角形的 1/2”,再到完整描述逻辑。

3、优化练习的梯度设计:基础层巩固 “认分数”,中间层加入 “逆向求数量”,提高层设计 “同一整体不同分数比较”“不同整体相同分数比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从 “单个物体的分数” 走向 “多个物体的分数”,关键在 “理解整体的变化不改变分数的份数意义”。后续需在细节上更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表达习惯,让抽象的分数概念通过更具体的操作和表述落地。


附件: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