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宁执教公开课《认识负数》 2025-09-07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缪宁 所在单位: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认识负数 参加对象:

认识负数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一个骰子(写上 1-4),一个小盒,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感知相反,揭示课题

“跳格子” 游戏:

1)掷骰子,掷到双数向右跳,掷到单数向左跳。从起点开始,数字是几,就跳几格。

2)每人轮流掷,共掷两次,最终谁离起点近,谁就获胜(男生、女生代表上台掷骰子)。

3)师:在游戏中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它们方向相反,游戏中有相反,生活中也有相反,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结合气温,初识正负数的记法与读法

1)课件展示中国地图,标点哈尔滨、三亚位置。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气温更高?

2)师:老师请来了一位 AI 帮手,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今天这节课我们遇到有困惑的地方可以向他提问。让我们一起打个招呼吧,你好 XX。

3)师:小迪你能说一下今天两地的温度吗?

4)小小气象员播报天气,记录要求:

①一边听播报,一边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两地的温度。

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写的又对又快。(课件播报,学生活动时间,填写记录单)

5)展示学生的记录单,学生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录的。生:+表示零上,-表示零下,是相反的。

6)AI 配视频。400 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 “+” 和 “-” 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直沿用至今。零上 20℃可以记作+20℃,读作正 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读作负 20℃。

(二)借助温度计,深化对温度相关正负数的理解

1)师:有什么东西可以探出温度?生:温度计。

2)课件展示温度计向学生展示,介绍零上摄氏度和零下摄氏度。师:你还观察到什么?生:有两个单位,一个摄氏度,一个华氏度。师:是的我们国家记录温度用摄氏度。

3)课件展示温度计温度,让学生对温度有清晰概念。温度计上下是相反意义的量。展示三亚和哈尔滨温度对比,学生进行观察。

(三)拓展至海拔,学习用正负数表示地形高度

1)师:看来同学们清晰的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了,那地形有没有相反意义的量?生:海拔的高低。

2)师: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是哪里?生:珠穆朗玛峰。师:那最低的地方谁知道?生:新疆吐鲁番盆地。师:它们的高低是与海平面进行比较。

3)教师在黑板上画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模型比较,学生观察,提问:可以如何记录?生:珠穆朗玛峰可以记作+8848.86 米,吐鲁番盆地可以记作-155 米。

4)师: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也是相反意义的量,海平面以上记作正海拔多少米,海平面以下记作负海拔多少米。

(四)回归数轴,对正负数进行分类与拓展

1)回到最初掷骰子的数轴,再次认识正、负数。

2)师:同学们,游戏中,海拔中,温度中都有相反意义,刚刚遇到的这些数字,你们来帮老师分分类吗?(学生活动时间,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3)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分类成果,并介绍自己是如何分类的(按正、负数、0 分类)。

4)师:你们还能写出除了这些以外的负数吗?就写在学习单上。

三、通过游戏与生活实例,巩固正负数知识

1)超级变变变游戏。课件展示温度计→数轴,起点是零,左边和右边可以分别填哪些数?生: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

2)师:那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右边的正数没有正号了。师:是的,正数的正号是可以省略的,那负数的负号也可以省略吗?生:不可以,那样就变成正数了。

3)观察数轴总结:数字越往右越大,越往左越小,0 是它们的分界线。负数<0<正数。

4)师: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生:温度,电梯中也有,超市的票据,微信红包中…

5)(AI)看,让我们跟随小迪一起走进负数大观园,看看我们聪明的古代人是如何提出负数的,在中国古代负数有哪些表示方法(课件介绍九章算术)。

6)师:学到这儿,相信同学们对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们能说一说负数引起了哪些新变化吗?课件给出数字-3,-3 可以表示?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讲讲今日课堂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反思

新授课的教学并非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 “竖成线、横成片”,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负数》作为小学阶段 “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拓展内容,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延伸。这节课虽为新授课,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知识的衔接与构建,在 “说数学” 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以下是具体反思。

1. 注重关联梳理,搭建清晰 “知识网”

从数的发展脉络来看,负数的引入是对整数、分数等已有数系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相反的方向或状态。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知识的关联性尤为重要。从 “跳格子” 游戏中方向的相反,到温度中零上与零下的对立,再到海拔中海平面以上与以下的差异,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负数正是为表示这类量而存在。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生活情境的串联,让学生逐步感知负数的本质。课前虽未让学生自主整理,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遇到的正数、负数和 0 进行分类,实则是让他们在自主思考中梳理知识,将负数与已学的正数、0 建立联系,构建起对正负数的初步认知网络。这种方式让学生在 “做” 中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更深入的 “说数学” 奠定基础,只有自己理清了知识脉络,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2.创设参与机会,激活分散知识点,强化表达

“认识负数” 这一课题的抽象性较强,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而 “说数学” 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外化。课堂上注重要学生多想多说,感觉学生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在记录温度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并讲解记录方法,这就是 “说数学” 的体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能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能让其他同学了解不同的表示方式,进而理解 “+”“-”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核心知识。在探讨温度计上的温度时,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再说说自己的发现,从刻度的变化到单位的认识,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温度与正负数关系的理解。还有在给数字分类时,让学生上台展示分类成果并介绍分类标准,通过说让大家明确分类的依据,进一步厘清正数、负数和 0 的界限。这样花时不多,却通过 “说数学”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掌握得更牢固。

3..融入思想理念,打造厚重课堂教学,深化内涵

现在的课堂需要思考的更多的是是否有一定的数学思想,“说数学” 不仅是说知识本身,更要能说出知识背后的思想和道理。“认识负数” 这一课题本身就蕴含着符号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用 “+”“-” 来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性和统一性,这是对符号化思想的 “说数学” 表达。在借助数轴认识正负数时,让学生说说数轴上数字的变化规律,为什么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0 为什么是分界线,在说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追溯负数的历史,让学生说说从古代到现代对负数表示方法的变化,感受数学的发展,这也是 “说数学” 的拓展。新授课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而 “说数学” 正是促进这种深化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认识负数》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关联、学生的参与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尤其在 “说数学” 方面让学生有了较多表达机会,结合AI,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表现也让人惊喜,能够说出许多不同生活中的负数;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一些让学生说说负数与正数在表示方法和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 “说” 中更好地掌握负数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附件:

  • 阅读(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