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基于共生教学理念的语文课堂—黄厚江老师《老王》课例简评 2025-09-07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07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基于共生教学理念的语文课堂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例简评

华西实验学校周丹丹

黄厚江老师提出共生教学的主张,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活。活的内容,活的方法,活的过程,活的结果。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融合、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又指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还指内容和形式互相统一、互相作用的有效学习。活是行为和结果双向互动和促进的教学境界。黄老师执教的《老王》就实践与演绎了其“共生语文”的教学主张。

这节课以怎样去读写人的散文和怎样读懂散文中的我为抓手,分四个环节带领学生逐层解读课文,教学思路严谨清晰,教学流程别具特色。

“抓关键词解读老王”教学环节,黄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当学生找到“脑袋慢”一词时,黄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滞笨”和脑袋慢的意思。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进而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表示思想落伍的词语“失群落伍”。为了丰富学生关于老王老实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深处。黄老师通过带领学生理解“不老实”来进一步理解老王的“老实”。这种做法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体现了教师在基于教学的文本阅读和文本理解中的发现和丰富,这是教师的先“生”先“活”。

“关注具体事件解读老王”教学环节,别人不愿意送冰而老王愿意送冰,甚至于老王愿意送冰而且减半收费。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通过朗读重音加之适当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更见老王的老实又是可贵的,是善良的。黄老师通过追问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知恩图报、不幸人对不幸人的同情,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至文化发自内心的尊重。最终归结于老王的老实其实就是善良的品德。

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了老王的善良,又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其实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老王的内心,理解老王最大的不幸是孤苦伶仃,老王渴望亲人的关爱,亲情的温暖做铺垫,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共生共融。

由此可见,单就让学生解读老王的老实,黄老师就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如抓关键词、比读、抓具体事件,层层深入,教师的有效引导又成为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的关键点,可见教师的活是学生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理解老王,黄老师又引导学生走入老王的内心,理解老王对亲人关爱、亲情温暖的渴望。再此基础上,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环环相扣,深入文本,这种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生长。

“通过作者和老王的关系解读老王和作者”教学环节,第一个小环节是带领学生理解作者认为的和老王之间的关系。黄老师先示范朗读第8小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发现作者对老王的客套。接着又引导学生关注第9小节的强笑,联系文本前后具体内容“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的”“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这两句的重音理解作者强笑是因为老王的做法让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为难。因为作者认为她和老王的关系没有到可以白吃对方东西的地步。

“通过作者和老王的关系解读老王和作者”第二个小环节是带领学生品悟作者给钱,老王的心理理解老王认为的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里有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环节:让学生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最后归结为:老王感激作者他们;老王心理把他们当作是最信赖的人。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也体现了共生教学的教学思想。

由上述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的铺垫可以发现,作者认为老王和她之间的关系没有到可以白吃的地步,而老王却把他们当做是最信赖的人,这中间明显存在着很大的隔阂,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了聚焦。由此探究出在老王眼里,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可是在杨绛心理,老王就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不幸的人、一个需要同情的人......这样可以看出杨绛和老王之间是有隔阂的,是有距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通过作者和老王的关系解读老王和作者”第三个小环节,黄老师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寻找隔阂,这样做让学生的思维由聚焦走向了发散。引导学生关注老王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他们一路上说着的是闲话,没有过多关心老王住在那儿多年了,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中当然的言外意,幸亏、镶嵌等词的言外意。由此从老王的角度读作者。当学生说到文化人的优越时,黄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说法,接着将文化人的优越内涵引向深处,这种优越感是文化人的清高,是文化人的狭隘和自私。由杨绛一个人文化上的优越带到了整个文化人的共同特点,由点到面的思维也带领学生的聚焦思维走向了深处。也引出了读现代散文,就要读出文章中的“我”来这一观点。这也契合了散文这一文本特点。

“通过作者和老王的关系解读老王和作者”第四个小环节,也就到了这节课的高潮环节—理解本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作者能够这样剖析自己作为文化人的优越感、清高甚至可以说是矫情,其实就是她反思到了自己不该那样不公平公正地对待老王,她的心理对老王产生了愧疚之情,于是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就水到渠成了。理解这句话,黄老师通过比读初稿“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理解愧疚之情来源于作者对老王高大、善良品性的理解不断提升,愧疚感着眼于精神。最后,知人论世,放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更深层次地理解老王,再次引领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到达思维深处: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善良和真诚,坚守对文化人的尊重是多么难得和可贵,这样也更能突出杨绛先生反思之深、愧疚之重,回扣开头的教学环节。

综上所观,整个教学过程,黄老师的环节是活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活的,师生与文本之间也是活的,真正实现了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共生教学。而这一切共生教学的背后又体现了共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相融的教学境界,达到了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的相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让我真正感受到黄老师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也让我感受到了共生教学师生共生共长的课堂魅力。

  • 阅读(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