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文章推荐 2025-09-0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哲学性极强的经典之作。它不提供具体的方法,而是直抵教育的本质。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等论述,能深深触动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阅读此书,能帮助高中教师在繁杂的事务中重新找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感,对抗职业倦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穿透功利喧嚣,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

在应试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教育极易被简化为知识的灌输和分数的竞争。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与排名中感到疲惫和异化。雅斯贝尔斯的观点认为,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他认为,教育绝不仅仅是学习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培育、人格的陶冶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高中教师来说,这本书如同一剂“清醒剂”,能帮助教师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终极价值。它提醒我们,在传授学科知识之余,更根本的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心力,使他们成为有自由意志、有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教育的完整的人。这能有效对抗职业倦怠,找回最初选择成为教师的那份使命感。

2.阐释真正的“师生关系”:一种存在意义上的对话

雅斯贝尔斯对师生关系的论述,是其思想中最富魅力、也最击中人心的部分。雅斯贝尔斯的观点认为,他提出了著名的“梭式对话”和“灵魂唤醒”理论。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主体——客体”改造,而是两个自由生命体之间平等、开放、富有爱意的“存在性沟通”。教师的任务不是塑造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契机,通过对话引导其自我觉醒。对高中教师来说,这彻底提升了师生互动的境界。它超越了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灌输者与接收者”的模式。教师会开始思考:我是否在与学生进行真正的精神交流?我的课堂是否有一种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我是在“唤醒”他们,还是在“驯服”他们?这种理念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而不仅仅是学科专家。

3.强调“自由”与“权威”的辩证统一

这是雅斯贝尔斯思想中非常深刻又常被误解的一点。雅斯贝尔斯他反对毫无根基的、放任自流的“自由”,也反对压抑个性的、强制的“权威”。他提倡的是一种“来自内部”的、理性的权威。真正的教育权威不是靠武力压服,而是教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自然赢得的学生的信赖。在这种权威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获得走向真正自由的方向和力量。这为高中教师管理高中课堂提供了极高的哲学指引。它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不应建立在严厉的惩罚和规则的恐吓上,而应建立在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尊重和清晰的理性引领之上。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可以信赖和追随的“权威”,从而为他们探索世界的自由保驾护航。

4.直面教育的限度与可能性,保持清醒与敬畏

雅斯贝尔斯非常诚实,他并不认为教育是万能的。他指出教育有其自身的限度,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比如国家的秩序、家庭的氛围,最终取决于人自身的天赋和自由抉择。“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所以,高中老师得放下“救世主”情结,对教育保持一份清醒和敬畏。我们会明白,教师无法决定一个学生的全部命运,但可以在其“天分和可能性”的范围内做到极致。这有助于教师放下不必要的焦虑和挫败感,更理性、更平和地看待教育成果,将努力专注于自己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