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 谈话:体育节来了,同学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瞧,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有的小朋友在拔河呢!
2. 提问:请仔细观察,跳绳甩出的绳子是——弯弯的,拔河时拉紧了绳子是——直直的。
3. 说明:是的,生活中,绳子的形状有的是弯曲的,有的是直直的。
二、认识线段
1.直观认识线段特征之一——直直的
(1)谈话:在你们的桌子上,也躺着一条绳子,是一段毛线,它的形状是——弯曲的,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变得直直的?请你拿起毛线试一试。
(2)提问:请你们举起来!哇,你们竟然都把原来弯曲的毛线变——直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3)一生上台拉直演示,提问:直吗?你是怎么将它变直的?
(4)示范指一指:谁来指一指这位小朋友手中的毛线从哪端开始到哪端结束是直的?如果说这一端是起点,那这一端就是?(终点),如果这一端是起点,那么这一端就是终点。
像她一样,两手一拉将毛线变直,一只手捏住的地方是它的起点,另一只捏住的地方就是它的终点,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线段。
(5)说明:瞧!像这样,两手之间这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这个字读段,跟我读两遍——线段,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6)变式:把线拉紧了,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就看作——线段。横着放可以看作——线段;竖着放也可以看作——线段;斜着放呢?反方向斜着呢?
追问:不管是横放、竖放还是斜放,为什么两手间的这一段都可以看作线段呢?
(老师把线放松)如果这样呢,两手之间的一段还能看作线段吗?为什么不行?
强调:看来,这段线要成为线段,它必须是——直的。
(7)谁来帮老师用磁铁将直直的毛线固定在黑板上?指着磁铁,这是线段的起点,这时线段的终点。
(8)你能拉出这样的一条线段来吗?出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拉直毛线,另一人指一指,说一说这条线段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
2. 画线段
(1)刚刚你也用你的双手拉出了一条线段,你能将你刚刚拉出的线段的样子在脑子里想一想然后画出来吗?想一想,要画这条线段,需要用到什么工具?为什么要用直尺?
(2)在研学单第1题画出线段。学生画线段,教师巡视,拿出几幅作品拍图在屏幕。
出示: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3)瞧,两手之间的一条是线段,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呢?那我们就在两只手捏住的地方用两条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就叫做——“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4)指名说:在画这条线段的时候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除了这样画,还可以怎样画呢?不管怎样画,线段都是?对比两位学生的线段,发现线段有长有短。(板书:有长有短)
学生修改线段,并指一指你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5)变式1:这条线段一直呆在一个位置上有点累了,我们让它活动活动,转一转吧!现在横着的是线段,对吗?请它转过一点,斜斜的是线段吗?再转过一点,竖直了是线段吗?……通过转动得到的这些图形都是——线段,为什么?
(6)变式2:线段转累了,伸了个懒腰,瞧,它又变了,它变——长了,还是线段吗?再变长一点呢?为什么都是线段?
这条线段可调皮了,瞧,它慢慢变——短了,还是线段吗?再变短一些呢?为什么?
指出:看来线段是有长,有短的;不管长的还是短的,线段都是——直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7)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你能迅速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提问:为什么?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1为什么不是线段?图3为什么不是线段?你能说吗?
3. 找一找
(1)其实线段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每天在用的数学书,你觉得数学书封面上有线段吗?谁来指一指。这是一条线段,那两个端点藏在哪里呢?指名上来指一指。
(2)你会像我这样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吗?数学书上有几条线段?谁上来指一指。数学书是几边形?端点都藏在哪里?
(3)出示练习题:那这些图形上面有线段吗?你能快速数一数、填一填吗?指名说说。是什么形,有几条线段。出示六边形、七边形。三角形有3条线段,四边形有4条线段,五边形有5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在生活中找找线段吗?指名上台指一指,说一说。
老师这边也找了几个,一起来看一看吧,瞧,斑马线上有线段,水立方上有线段,拉索桥上也有很多条线段。
4. 折线段
(1)线段不仅藏在我们身边,还藏在这张纸上呢!这张正方形纸上你能找出几条线段?老师还能在这张纸上变出第5条线段来呢!想知道在哪吗?看仔细喽,变!第5条线段在哪里呢?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两个端点在哪里?
指出:这条折痕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在两头。
(2)你能折出一条比老师折的还长的线段吗?(学生操作,全班展示)
如果不能目测:我们来比比看,一端对齐,看另外一端,确实你折出的线段长。
(3)那你还能折出比老师折的短些的线段吗?(学生操作)
(4)小结:小朋友真是心灵手巧呀!普普通通一张纸,在我们手中不仅能折出线段来,而且能折出长短不同的线段呢!
5.实际运用
(1)提问:放假了,小兔要到小猴家去玩,一共有几条路?如果你是小兔,你会走哪条路?为什么?为什么这条路最近?
指出:如果把小兔和小猴的家看做两个端点,那么,两点之间能连出的这条直直的线就看做是——线段。
(2)两点可以连一条线段,那如果多一个点,现在有几个点了?三个点,每两点相连,可以连成几条线段?是3条吗?试一试。
交流:连出了几条线段?连线段时你是怎么想的?“每两点”是什么意思?(从小兔家开始,小兔要到小狗和小猴两个好朋友家去玩,所以要修两条路。小猴也要到小狗和小兔两个好朋友家去玩,要修几条路?为什么只要1条了?最后小狗呢?为什么不要修路了?)
指出:这个方法真好!从一个点出发,依次和其他的点连线;连完后再换一个点和其它的点依次连线……这样连就不会遗漏了。我们一共连了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3)三个点一共连出了三条线段,现在有几个点?猜一猜,4点之间能连出几条线段?你能用刚才的好办法连一连吗?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最后我们一共连了几条线段?(6条)你连对了吗?表扬自己!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线段,你知道线段长什么样?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创造线段呢!真棒!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3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