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优秀论文推荐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2025-09-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刘金花推荐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与组织者。班级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班级中,班主任具有领导者、组织者等多重身份,是面向学生的最直接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占据重要角色地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不断革新,为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要能够运用各种工作技巧,实现教育工作的正规化、系统化、高效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授课及管理班级的责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成为广大班主任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一些教师广泛交流,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有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将管理工作视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必要手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少数班主任教师更关注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导致有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逐渐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及抵触情绪。其次,一些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够重视,没有积极融入赏识教育,有的学生会
养成过度依赖班主任教师的习惯,自主能力不足,不利于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优选班级干部,协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要选拔优秀班干部,协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首先,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民主选举,推选优秀学生担任班干部,同时对班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干部的信心与能力,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其次,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与义务。要让班干部主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关心、团结同学,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动态,帮助班主任快速了解班级情况。再次,要引导班干部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学生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认真完成作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具备影响力、号召力,此外,班干部也要起到监督作用,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最后,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为同学解决困难,为班集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总之,优选班干部,借助班干部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小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助力。
(二)制定分层次、个性化的评价系统
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多样性方面,需采取更细致和多元化的方法,涵盖学习成绩、情感、社交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为此,班主任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自我评估表、同伴评价和教师观察记录,从而全方位搜集学生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制定专门的评价计划,以确保这些学生可以获得适当的关注和支持,如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状态和个人兴趣,以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理解。班主任对学生给予个性化关注,不仅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使之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
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班主任还需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支持和鼓励的氛围,确保每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得到认可。班主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能够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校沟通常态化,关注学生成长
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开展学生管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经验所发挥的价值往往不可忽视。家长在实际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往往会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的时候也能更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善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管理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将这种情感融入其中,从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及理念之中汲取创新班级教育管理方法的灵感,加强对情感因素的重视,对家校共育活动有意识地做好规划,对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及调整。并且让这种家校联系常态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小学班主任在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爱玩爱闹,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往往都有着较大的活动范围,这就导致他们在与其他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概率也比较高。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及管理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吸取家庭教育的经验,改变以往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说教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晓之以理以及动之以情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尊重”以及“秩序”等相关方面的意识。
(四)制定班级公约,“以‘和’润心,育‘乐和’少年”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可将“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理念贯穿班级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打造出一个具有本班特色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班级公约,倡导学生和谐共处、和乐致远,班主任应从细节出发尊重每一名学生,大事小事都由班级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主任可利用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以求同存异为原则解决班级事务。班级公约的制定,应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这主要是考虑被扣分较多的通常是日常表现相对落后、有点调皮捣蛋的部分学生,这类学生不适宜采用常规的说教方式;而通过参与制定班级公约,较容易让此类学生自愿遵循规则、接受“处罚”。例如,针对累计扣分超过5分的学生,“奖励”一次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班主任可利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先肯定学生表现好的一面,缓解学生的逆反情绪;再和学生一同分析最近的不良表现及其成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有技巧地引导学生改进,这种“有温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关注心理健康和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面对生活、学习、社交等多方面问题的困扰,班主任要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容易将大部分的精力倾注在学科教学以及纪律管理上。然而,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互相间经常会产生摩擦与矛盾,如果班主任不进行科学引导,就容易让小问题变为大问题。那么,构建一个自由、宽松的交流平台,就成为师生互动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将自己视为学生的监督者,而要将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或引导者。只有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才愿意分享自己的困扰,向班主任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加强班级常态化管理要在“常上下功夫,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把用心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够依据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教育与管理,坚持有效的日常管理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发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进而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8,(4):22-24.
[2]韦柳妮.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2):161-163.
[3]殷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求知导刊,2018,(3):104-106.

[推荐理由]:在小学教育的生态系统中,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引领者,本文精准聚焦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对于新手班主任而言,书中“优选班级干部,协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策略,从班干部选拔的民主流程、职责赋能,到引领学生自我管理,构建了清晰可复制的管理框架,助力快速站稳讲台、建立班级秩序;面对学生多元差异,“分层次、个性化评价系统”打破单一成绩评价壁垒,涵盖情感、社交等维度,借自我评估、同伴互评等工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专属“成长镜”中看见进步,为因材施教筑牢根基 。
    经验型班主任也能从中突破瓶颈。“家校沟通常态化”理念,深挖家庭教育情感价值,从理念借鉴到活动规划,拓宽育人协同渠道;“关注心理健康和情绪发展”,提醒班主任跳出学科与纪律管理惯性,构建平等交流平台,将心理疏导融入日常,化解学生成长隐忧。
    文中既有对管理误区的犀利剖析,如指出重成绩轻素养、关注失衡等问题,又以大量一线案例,把“班级公约共定”“借鉴家庭教育经验育人”等策略落地,让创新不再抽象。无论你是想夯实基础、突破创新,还是构建更具活力与温度的班集体,这本书都能成为得力助手,为小学班主任的育人之路点亮明灯,值得深耕教育一线者细细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