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优秀论文推荐4: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 2025-09-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论文:

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

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储丽华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

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实践性项目而进行的整体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开发知识探究和理解活动,促进教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教师要统筹项目进程,设计整体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激发主体意愿,构建项目框架,推动问题探究,组织团体活动,提高实用水平。

一、统筹项目进程,设计整体目标

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是要在教师的领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个人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教师把握整体的项目活动进程,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宽度和深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当前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前进的方向。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单元的课题,将本单元的活动项目划分为当地的风俗、民间艺术、家乡发展三部分。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收集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教师请学生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民风民俗,教师以春节为例,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自己家中是如何过春节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学生猜一猜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并阐明理由,学生的答案只要切合逻辑即可。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传统节日和主要民俗,并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习俗是否好吗?教师以此为议题,开展辩论赛,鼓励学生辩一辩,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

然后,教师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为由,创设情境,展示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民间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走进民间艺术,有的学生开展团队合作为民间艺术进行分类,感受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有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学校开展民间艺术调查了解了很多不同地方的特色艺术。

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学习了剪纸、摆手舞之类的简单民间艺术,并请学生猜猜这些习俗的来源,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发展得如何呢?教师展示民间艺术的发展情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衰落的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思考这些民间艺术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思考: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去做?教师在一旁巡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而后,教师联系到家乡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二、任务驱动教学,激发主体意愿

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设置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树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有效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促进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铺垫。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教学中,教师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本单元的整体教学主要是中华传统的文字、科技、美德,重点在于了解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教师便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项目,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请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借助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梳理教材的知识脉络,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字、科技和传统美德,让学生对本单元教学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知晓的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升华,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模仿汉字并书写,以此理解汉字的象形性,体会汉字的写意性形体,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认识。有的学生提出汉字的形体结构十分优美,每个时期汉字都呈现不同的风格,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亮丽风景线。教师基于此展示历朝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欣赏,相互讨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尝试总结书法的特点,体会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

紧接着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汉字,有的学生提出了”“。教师带领学生解析学生提出的文字,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素养进行拓展和提高,让学生从汉字的形体中品味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收集到的汉字小故事,并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见证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轨迹,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感知汉字中蕴含的先人的智慧和灵感。教师由字进行拓展,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这类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抗震救灾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想一想该如何减轻这种灾难。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展示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带领学生走进古代科学家了解相关故事。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古代科学家,说出自己认为他们身上蕴含的美好品质或他们作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制作人物档案,写出自己收集到的古代科学家的资料,并写下自己受到的启发和学习的成果,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探究,带领学生从农学、天文学、算学等方面总结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教师板书字,请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春秋战国期间诸子百家,谁的教育思想是,串联历史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带领学生了解孔子的故事,理解孔子的仁爱思想,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师由仁爱拓展到爱国,播放中国古代忧国忧民小故事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个和平时代和以前的战争年代,爱国的表现,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三、构建项目框架,推动问题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设置合适的主题和项目学习,设计真实问题,立足数学的本质,将数学思想和相关内容相联系,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构建项目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解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信念,提高学生的效应,正向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道德思维的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明确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推荐理由:

《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这篇论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探讨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读。

从理论层面来看,该论文紧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清晰阐述了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实践性项目而进行的整体教学活动,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论文将教学策略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在实践指导方面,论文的优势更为突出。作者通过列举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和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等具体单元教学实例,详细展示了项目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在四年级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家乡文化,设计收集资料、分享习俗、开展辩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文化;在五年级单元教学中,借助展示汉字发展历程、欣赏书法作品、分享科学家故事等任务,让学生感受中华灿烂文化。这些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一线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了直接的借鉴范例。

此外,论文提出的统筹项目进程,设计整体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激发主体意愿”“构建项目框架,推动问题探究等教学策略,全面且系统。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任务的驱动,再到问题框架的构建,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系统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道德与法治意识等。

该论文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策略的创新与系统性方面表现卓越,对于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与帮助 。

推荐人:张玲燕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