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卢俊丽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浙江·金华321016)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发展人的潜力与美德,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强调的不只是改正错误,克服困难。而更多的是去研究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当中,培养扩展这些积极品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体,而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方式来渗透和应用积极心理学,从而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课堂教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点在于,他把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作为研究的方向。它的目标是使人与社会可以更好的相处,和谐的发展。心理学,渗透到教育领域当中,这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以积极的心理学作为教学支撑,在这种好的氛围环境下可以充分的将积极品质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更好地坚持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完善各种素质发展。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来谈一下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作用。
1借助心理学的内涵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1布置班级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注重班级环境的营造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用文化的教育功能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在班级内的墙壁上贴一些优秀书法,优秀作文,等等都可以给班级增加学习的气氛和一些书香气息。这样可以激励同学们不断取长补短,互相进串可以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
1.2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文化感受
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所教授的知识以更多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并且沉浸在多媒体教学的氛围当中。老师要下雨,开拓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去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对课堂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1.3注意说话技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的本质主要是激励、鼓舞的作用,而不是一味传授知识。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游戏,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充分的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们的活力,因此,老师在课堂准备的时候,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规划以及对时间进行合理的预算
2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对策
2.1教师用积极的言行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积极高昂的情绪,对学生具有亲和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充满热忱。首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深入了解每个问题,并将兴趣融入当中,对上课认真听讲,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神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照顾同学的心理需求,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发现和传播好消息,让学生的心理状态一直处于积极方向,鼓励学生的热情和干劲,引导他们在课堂表现上更加努力,更加突出,形成习惯。
2.2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真诚的去表扬赞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看,道认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不断的去激发自己内在的极品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性格素养。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出不同层次等级学生的课堂要求,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为腼腆,积极和适中三类,对这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课堂要求。注重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内容,砖贴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3用教学的积极意义去影响学生
积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与一般人相比,具有积极价值观念的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他们可以轻松的面对那些对他们不利的社会环境。要让学生在书本内容中、课堂实践中、情绪体悟中、品味成果中感知到积极心理。成功可以给人愉悦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个人心理素质中的积极方面,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心理作用下学会感悟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成功的快感以及失败的经验。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友谊,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敢于面对困难的耐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持久的、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身心发展,为学生日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起到帮助,更有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丽,徐欣.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64-65
[2]胡大发.刍议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华夏教师.2018(33):28.
推荐理由:
一、妙招实用,拿来就用:论文里给出的教学方法都非常接地气,不需要复杂的准备就能在课堂上实施。比如布置教室时,把学生写得工整的作业、画得生动的图画贴在墙上,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会特别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用多媒体把枯燥的课文做成有趣的动画课件,像把古诗配上动态画面,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设计 “词语接龙”“知识闯关” 这类课堂游戏,把学习变成玩游戏,轻松就能调动起全班的学习热情。这些方法都能直接用在日常教学里,快速提升课堂效果。
二、因材施教,暖心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论文提醒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对于内向、容易害羞的孩子,一句轻声的肯定和耐心的引导,能帮他们慢慢建立自信;而对于活泼外向、表现积极的孩子,除了表扬,还可以给他一些小任务,让他发挥长处。不管面对哪种孩子,都要用温暖、积极的语言去鼓励,比如多说 “你这次进步好大,老师真为你骄傲”,这种暖心的话语会像小太阳一样照亮孩子的心,让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
三、转变理念,聚焦成长:以往我们可能总盯着孩子作业没写好、上课开小差这些问题,但这篇论文让我们换个角度看孩子。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有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拔尖,但是很有爱心,会主动帮助同学;有的孩子画画特别有创意。我们要多去发现这些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很棒的。当孩子在被认可的环境中成长,就能逐渐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好品质,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比纠正几个小错误要重要得多。
这篇论文在教学方法上,评价方式上,教育理念上,倡导转变视角,关注学生闪光点,培养乐观自信的积极品质。无论是提升课堂活力,还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都能从论文中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