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续航,从心出发——浅析班主任中途接班的误区与策略
【摘要】
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引领一个班集体向上发展。由于一系列原因,中途接班在各类学校时有发生,这对新任班主任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班主任中途接班时可能遇到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新任班主任提供系统性的参考框架,助力其快速适应并有效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中途接班;接班误区;管理策略
一、引言
在教育体系中,班主任是上传下达学校管理策略,协调个学科教学,以及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灵魂性角色。然而,由于学校人事调整、教师退休或调动等原因,班主任中途接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考验着新任班主任的应变能力,还对其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途接班对于新任班主任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他们有机会通过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引领班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对学生和班级情况不了解,他们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接班过程不顺利,甚至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探讨班主任中途接班的误区与策略,对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途接班常见误区
(一)急于求成,唯我独尊
新任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时,尤其是接手一个不太理想的班级时,往往希望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改变班级现状。然而,过于急躁和专断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班级的历史背景,盲目推行自己的“新政”,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压抑。因此,为了树立权威而实行“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引起班集体的抵触心理和反抗情绪。
(二)因循守旧,放任自流
与急于求成相反,有些新任班主任则过于保守,沿用陈规旧制,不对现有班级制度进行反思,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何改革和创新。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稳妥,但由于缺乏调整和优化,班级沉积下来的旧问题会一直搁浅,得不到本质上的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倾向于认为新任班主任缺乏魄力和能力,采取“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风格,对班级的发展没有做出贡献。长期下去,班级氛围可能会变得沉闷和消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受到抑制。
(三)亲疏失度,威信不立
为了尽快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新任班主任在建立师生关系时往往过于注重拉近师生距离,急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打造“亦师亦友”的理想“人设”。这种做法刚开始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惊喜和兴奋,学生通常也会喜欢一个看起来更加平易近人、愿意与他们交流的班主任。但是,不注意师生距离会让学生觉得新任班主任缺乏威严和原则性,难以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导致后续的管理工作变得困难重重。
(四)师生隔阂,孤立无援
与亲疏适度相反,新任班主任在接班初期,由于对学生和班级情况的不了解以及沟通不畅等原因,很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这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还会让新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感到孤独无助。导致精心打磨出来的管理制度和决策可能得不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甚至可能受到学生的质疑和反对。这种隔阂如果没有及时消除,会进一步加剧新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和挫败感,使得班级管理和制度实施寸步难行。
三、中途接班应对策略
(一)巧借心理效应,平稳接棒
新任班主任在接班初期,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良好,容易使人对他人、他物、 他事抱有好感和较高的信赖度。反之,则容易产生拒绝心理和厌恶感(冯强泉,2019)。班主任可以准备一番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穿着整洁得体、气场全开,言谈举止温文儒雅、知性大方,送给学生一份积极向上、能量十足的“见面礼”。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会持续影响学生对教师形象的整体判断,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开展团建活动,激发班魂
新任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团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拔河比赛、破冰游戏、户外拓展和心理团建活动等集体性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班级体的力量和温暖,从而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任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观察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为后续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提供参考。
(三)提高主人翁意识,自主管理
新任班主任在接班后,不仅需要对原有的班委团队进行评估和调整,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科学规划、设置任务、主动实践、协调讨论、强化监督、量化评价等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曹春燕,2022),让学生主动承担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首位的管理制度,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真正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四)倡导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新任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进度、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新任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建立起共同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的优势,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实施个性化沟通,因材施教
在不了解班级、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一对一约谈是最快速了解学到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方法之一。但是和谁谈?怎么谈?谈多久?这些问题需要纳入考量,以免造成无效谈话。新任班主任在约谈之前应做好谈话规划,预测谈话内容,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切忌高高在上,长谈阔论地单向输出说教式建议。同时,整理谈话记录,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管理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四、具体案例分析
笔者曾在短暂的教学生涯两度中途接班,接手过一个在成绩和纪律方面相对而言都落后于年级平均水平的班级,也接手过学校的希望班,年级的“领头羊”。在接手两种不同风格的班级时,笔者都曾误入班级管理歧途,偏离正轨。好在即时发现端倪,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成功扭转局面,让班级继续稳步前进。以下是笔者的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于求成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笔者上任初期,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和改变班级现状,推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由于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班级历史背景缺乏了解,笔者一些决策和行动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笔者一上任就狠抓学习,要求学生站立早读,没有考虑到学生早上缺乏精力,非常疲惫。还规定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班上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这些规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不公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意识到自己的决策过于急躁和专断,开始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主题班会班会课让学生畅所欲言、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等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管理策略,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额外的辅导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笔者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也慢慢慢慢配合老师的管理,班级氛围继而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亲疏失度导致班级失去控制笔者在接手一个成绩优异、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时,为了迅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采取了过于亲近学生的策略,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笔者在接班初期采取和学生做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来增强班级凝聚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最终变得“蹬鼻子上脸”,班级氛围变得混乱无序,学生开始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打闹,不按时完成作业、迟到等现象频发。笔者试图通过加强纪律要求来纠正,但此时学生已对班主任产生“好说话”的印象,不再重视笔者的管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面对失控的班级,笔者意识到自己在与学生建立关系时过于亲近,没有把握好“三尺”距离。为了扭转局面,笔者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和学生深入沟通,表达了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奖惩制度,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积分表。其次,笔者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和团队建设,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措施逐渐扭转了班级氛围,违纪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班级学习成绩和整体表现也显著提升。
五、结语
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也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面对中途接班不能胆怯退缩,应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新任班主任才能平稳接过前任班主任递来的火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为学生们保驾护航,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春燕.借鉴“发现学习理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J].教书育人,2022,(13):72-74.
[2]马强泉.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9):68-69.
[3]赖德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74-75.
[4]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
[5]郑聪丽.中途接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J].江苏教育,2018,(87):41-42.
推荐理由:
该论文聚焦班主任中途接班这一教育实践中的常见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文章精准剖析了中途接班易陷入的四大误区 —— 急于求成、因循守旧、亲疏失度、师生隔阂,直击新任班主任的管理痛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五大策略兼具理论支撑与实操性,从心理效应运用到团建活动开展,从自主管理构建到家校协同,再到个性化沟通,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结合自身两次接班经历,以正反案例具体呈现策略落地过程,让理论更易理解与借鉴。对于新任班主任规避接班陷阱、快速建立管理秩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中小学班主任提升中途接班能力的实用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