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奖励评价活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初探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 顾小华
推荐理由:
顾小华老师的论文《积分奖励评价活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初探》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养成这一核心管理难题,提出了一套极具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积分奖励评价体系。该论文的突出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强:论文清晰阐述了积分活动的完整实施流程与核心策略,步骤明确,细节丰富,为一线班主任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操作手册”。
2.契合低龄儿童特点:作者深刻理解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意志力薄弱的特点,巧妙设计了“每日/每周挑战任务”,利用彩色积分卡、荣誉牌照等可视化、趣味化的激励载体,将枯燥的习惯培养转化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成长游戏,有效激发了内驱力。
3.评价理念先进: 体系突破了单一评价局限,创新性地整合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力量,关注个体差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引入“加分减分”机制,更全面地引导行为塑造。
该论文源于一线实践,方法系统、策略巧妙、成效显著,对广大小学班主任,尤其是一年级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启发价值,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培养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秉承“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创享七彩童年”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积分奖励评价活动体系。积分是商家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旨在引导与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班级管理中的积分奖励评价是指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级评价机制,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主成长的内驱力,相对公平、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进入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生涯,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的过程也其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独立的过程。班级管理中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实施具体明确的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挑战任务
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培养目标,我们设立了“每日积分挑战任务”,包括挑战“坐如钟、站如 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等任务,还设置了“每周积分挑战任务”,包括挑战“课间文明游戏”“认识 我的同桌”“”认识我的学校”等任务。丰富多彩的挑战任务持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乐此不疲地完成各项任务,学会各种本领,养成一个个好习惯。英国作家塞缪尔· 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一年级学生对学校与外界充满好奇心,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不断细化和丰富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让其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过程变成一次次有趣的成长经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定制积分卡与胸牌
一年级学生对彩色积分卡爱不释手,为了将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进行量化,笔者定制了分值为1分、2分、5分、10分、50分、100分的积分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用来储存积分的盒子,当他们累积一定量的积分时,便可以将小分值卡兑换成大分值卡。笔者还为学生定制了“好孩子”“模范生”等胸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3.建立与实施阶梯式积分兑换规则
笔者和学生一起建立了阶梯式积分兑换规则,即:积分评价和学生每天的学习过程相联系,每10分可以兑换一根棒棒糖,每周五进行积分兑换(可以选择不兑换,存储积分卡),如此学生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更加明确,每周积分最多的10名学生被评为班级“好孩子”称号,可以佩戴一周“好孩子”胸牌,每月积分最多的6名学生被评为班级“模范生”称号,可以佩戴一个月“模范生”胸牌,并登上“我最棒”学习榜,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末,未兑换的积分可以兑换成学习用品,积分归零,所有积分卡回收。
为了使阶梯式评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好习惯养成目标,笔者带领学生制定了《学生每周积分统计表》《七彩童年模范生评选表》《班级学期积分奖励汇总表》等评价表,并适时对每一个阶段的“积分奖励评价活动”进行汇总和表彰。
二、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如果仅凭一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对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兴趣会逐渐消退,从而影响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了提高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有效性,笔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施:
1.关注评价主体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这对于个别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言,可能还会导致他们对自我的否定与怀疑,继而逐渐丧失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其拥有不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2.制定量化评价表
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评价表:《行为习惯积分奖励评价记录表》《学习习惯积分奖励评价记录表》《读书摘录积分奖励评价表》《值日生岗位安排评价表》《任课教师积分奖励评价申请表(由任课老师填写)》《小干部积分奖励评价申请表(由纪律委员填写)》《家庭积分奖励评价申请表(由家长填写)》等,帮助学生明确评价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行为习惯积分奖励评价记录表》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培养目标,并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制定。其评价要求为:课间文明休息不吵闹,眼保健操、早操和室内操动作到位;专用教室路队快静齐;午餐安静用餐,不浪费,不掉饭粒;放学路队“说再见”整齐响亮。评价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评价要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训练。通过行规培养后,再开展积分评价活动,达到“以评促练,以练促评”的效果,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该评价体系中不仅有加分项目,还有减分项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同时,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可以申请积分奖励,较好地弥补了原先被忽略的家庭评价和学校生活中的细节评价等不足。
3.评价流程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的评价流程,才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了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采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结合积分奖励评价细则和学校各项活动要求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生生评价”是评价的中心环节,学生既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同时,将班级自主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设立“值日生周评价时间”。每周五为“值日生评价时间”,评价等级与标准为:“超好”8分(很好地完成一周值日工作,并能做到每天坚持),“好”6分(能完成一周值日生工作,并能做到每天坚持);“一般”4分(基本完成一周值日生工作,偶尔会忘记做);“不好”0分(不能完成一周值日生工作)。该评价由班长主持,每个学生可以对同学的值日工作进行表扬或提出意见,每个学生按照学号上讲台汇报自己的值日工作情况,然后全班学生进行举手表决,最后班长根据评价结果发放相应积分。
三、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实施成效
“积分奖励评价活动”是一种良好的班级管理策略,推行后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班级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班级管理逐渐趋于自主化。“积分奖励评价活动”不仅使学生不断成长,也使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变得立体、和谐,促进了成熟型家长的养成。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实施“积分奖励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该活动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未来发展,通过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让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播种良好习惯的种子,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成就美好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