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桥校区评课记录
学 科 中数组 评课人 袁燕 评课时间 2024.12.25
任教老师 吴莉莎 课 题 《 分数的认识 》
评课意见 |
1、知识目标达成度高 教师通过复习单个物体的四分之一,自然过渡到 “多个物体组成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圆片、小正方体等具象素材,引导学生理解 “整体” 概念。使学生准确掌握 “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的本质属性。 在量率辨析环节,通过 “6 个○的二分之一是 3 个”,“2 个○是 8 个○的四分之一” 等题目,帮助学生区分分数的 “分率” 与 “具体数量” 双重意义,知识目标落实扎实。 2、 能力目标培养到位 学生在小组操作中经历 “分圆片 — 表述分法 — 归纳规律” 的过程,如各小组交流不同数量圆片的平均分法时,需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把 XX 个圆看成整体,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四分之一”,培养了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类比迁移环节,学生从四分之一拓展到其他分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教师通过 “平均分份数不同,几分之一不同” 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分数概念体系。 3、 重难点突破有策略 通过 “操作 — 观察 — 归纳” 三重环节强化重点。操作层面,学生用不同数量圆片平均分;观察层面,对比 8 个、4 个、12 个圆的分法;归纳层面,得出 “整体平均分份数决定几分之一” 的结论,使 “整体的几分之一” 概念从具象到抽象逐步建构。 量率辨析采用 “正向 — 反向 — 综合” 三级训练。正向题(如 “6 个○的31是 2 个”)让学生理解 “分率对应具体数量”;反向题(如 “2 个○是 8 个○的41”)引导学生从 “具体数量” 反推 “分率”;综合题(如 “6 个桃分给 3 只猴子”)区分 “每个猴子分 2 个”(量)与 “分得31”(率),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4、 改进建议 操作活动可更深入:小组分圆片时,可增加 “不平均分” 的对比环节,如展示 “将 8 个圆分成 4 份但每份数量不同” 的情况,让学生辨析 “为什么不能用四分之一,进一步凸显 “平均分” 的重要性。 差异化指导需加强:在量率反向辨环节,如 “2 个○是 8 个○的四分之一”,部分学生可能依赖 “2×4=8” 的计算思维,而非 “平均分 4 份” 的分数意义,教师可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生用学具分一分,能力生直接推理,实现因材施教。 六、总评 本节课以 “操作 — 建构 — 辨析” 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具象素材与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 “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有效突破量率区分的难点。教师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与思维方法的渗透,课堂互动充分,生成性资源利用得当,是一节概念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的优质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