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读《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笔记 2025-09-12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读书笔记

马艳 2025.6

本书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全书共分七章,系统阐述了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并以重庆工商大学的实践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核心观点与理论框架

1. 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

著作指出了产教融合的三重动因:一是国家战略的需求,二是高校发展的需求,三是产业发展的需求。

2. 理论基础

本书奠定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三大理论基础:协同理论、共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3. “1353”人才培养模式

本书提出了创新的“135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导向: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

三种主体:学校主体、企业主体、学生主体

五大体系:专业建设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实践平台建设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

三项保障:政府支持、行业参与、主体协同

二、国内产教融合现状与问题

1. 现有模式

著作梳理了国内高校产教融合的多种模式,包括产城教融合发展模式、企业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共建实体学院模式、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等十余种形式。

2. 存在问题

本书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体制机制不完善

各方利益诉求不平衡

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三、国际经验借鉴

著作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如美国的CBE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这些国际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需要健全法律制度,为产教融合提供法律支撑;持续加大投入,为产教融合提供资金保障;开展项目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动力支持;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产教融合提供媒介服务。

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1. 实施路径

专业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编写教材、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实践平台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创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师资队伍体系建设:构建校企间师资双向流通机制,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组织建设: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2. 保障机制

政府支持:提供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资金保障

行业参与: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主体协同: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依托作用和学生的核心作用

五、案例研究——重庆工商大学的实践

第七章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包括:

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产教融合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

多元化合作模式:政校合作型、校企合作型、联盟合作型和创新创业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取得的成效:获得了丰硕的教改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完善了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六、评价与思考

《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部系统全面探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学术著作。本书的突出特点为:

1. 系统性强: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构建了完整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论框架。

2. 创新性突出:提出的“1353”模式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3. 实践指导价值高:基于大量实践案例,特别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实践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本书也对当前产教融合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这部著作内容紧贴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把学生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对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探索,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思路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