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佩臣执教公开课《图的放大与缩小》 2025-09-13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夏佩臣 所在单位: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参加对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石桥中心小学 夏佩臣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扩大和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像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扩大与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图形扩大和缩小的意义;理解图像的扩大与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扩大与缩小的图形;

2、掌握图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这是老师在最近比较火的哪吒照片(点课件)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照片太小了。

师:看来老师拍照水平不好。

师:那老师来把它变大一点,变,看怎么样?

生:太胖了,图片变形了。

师:那老师重新把它变大一些,这样好吧!

生:不好,变瘦了,图片又变形了。

师:看来老师的水平确实不好,那我再把它变一下,这下好了吧?(好)

师:为什么好?(图片的形状没变,图片变大了)

师:为什么最后一张照片变大后,而形状没变呢?这里肯定有一定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

二、 图形的放大

1、师:这两张照片其实就是两个长方形,老师分别量出了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相比,你能发现什么?什么变了,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的?

3、交流,语言描述。

A;长和宽变了,整个画面比原来大了。

B:变化后的长是原来的长的2倍,变化后的宽是原来宽的2倍。——那也就是说,原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了2倍。

这种关系,如果用比该怎么表达呢?

变化后长方形的长与原长方形长的比是2:1,变化后长方形的宽与原长方形宽的比也是2:1。

师:2:1从哪来的?(由8:4=2:1,6:3=2:1化简得来的)

师:变化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是2:1,变化后的宽与原来宽的比也是2:1,我们把这种关系说成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板书:对应边长的比

师:什么叫对应边长的比,举例说: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

师:如果图形对应边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师:这里的前项2表示什么,后项1表示什么?

前项2表示变化后的边长,后项1表示原来的对应边长

师:通过学习,我请同学来说说为什么会形状不变的?

生:因为图形是按一定的比放大的。

师:说得好,那刚开始的两张照片为什么会变形呢?它们是不是也叫图形的放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现有什么不同,老师也标出了它们长和宽

(长扩大了4倍,宽没变,没有按一定的比放大,所以它的形状就发生了变化)

师:如果要使它的形状不变,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生:变化后的宽也是原来的4倍。

师:小结:如果变化后的边长与原来对应边长的比是几:1,就是把图形按几:1放大。

4、小练习

师:下面请同学来看图,先说再填。(课件)

1)、原图长5厘米、宽2厘米。变化后的图长15厘米、宽6厘米。(图略)

原图按(3:1)的比放大 。

2)、原图长3厘米、宽2厘米。变化后的图长12厘米、宽8厘米。(图略)

原图按(4:1)的比放大。

:你是怎么得到的?

三、图形的缩小

1、原图长12厘米、宽9厘米。变化后的图长4厘米、宽3厘米。(图略)

原图按1:3的比缩小

能不能填(3:1)为什么?

A.前项表示变化后的边长,后项表示原来对应边长的比

B.变化后的长、宽是原来长、宽的1/3。

C.变化后的边长与原来对应边长的比是1:3。(板书1:3)

小结: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如果变化后的边长与原来对应边长的比是1:几,就是图形按1:几的比缩小的。

2、原正方形边长8厘米,变化后的边长2厘米。(图略)

原图按1:4的比缩小,你是怎么得到的。

3、原图长5厘米、宽2厘米。变化后的图长10厘米、宽6厘米。(图略)

原图按(  ):(  )的比(   )。

师:同学们怎么不填了,(不能填)为什么?

A. 变化后的长扩大了2倍,而宽扩大了3倍。

B. 因为图形没按一定的比放大。

师生:所以我们不能说原图按几:几放大,只能说原图变化了,它不是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4、师: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把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必须要按一定的比才能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5、 练一练: 填空 。(课体出示)

四、 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相信大家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学例2,读题。

2、 师:按3:1的比是什么意思?长画几格,宽画几格,学生画。

3、 口答:如果把原图按5:1的比画,长和宽各画几格?

4、 会画放大后的图形,你会不会画缩小后的图形呢?

汇报,画前你是怎样想的?

5、 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6、 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按要求画吗?学生画,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师: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2倍吗?(发现斜边的长也是按同样的比放大的)。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五、 火眼金睛。

六、 延伸拓展。

七、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附件:

  • 阅读(1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