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老师《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025-09-15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李娜 所在单位: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5-09-15 执教地点:江阴市 执教内容:认识有机化合物 参加对象:江阴市高中化学老师

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山观中学          李娜

【设计思想】以青蒿素的发现、研究、发展为情境线索,以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研究方法、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官能团及性质为知识线索,体会科学家在研究有机物的科学原理、方法,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理性思维”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青蒿素性质的分析解释活动,在“组成、结构决定性质”基本观念建立的基础上,初步建构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模型,形成基于官能团、化学键与反应类型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

3.通过青蒿素发现和发展的真实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对与青蒿素相关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 感受有机合成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锐问睿学]

Q1:青蒿素是如何发现并提取的?

Q2:青蒿素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Q3: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与结构特点有何关系?

Q4: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类药物还有哪些?

 [情景展示]

展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片,凭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屠呦呦成为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导图展学]

 

 

 

 

 

 

 

 

 

[我思我学]

屠呦呦合成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

[资料卡]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一、青蒿素的的提取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乙醇、乙醚和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 操作I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_ (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答案:(1)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萃取、过滤     蒸馏

(3)B

[小结]  ①青蒿素提纯选择乙醚作为萃取剂的原因 

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方法

原理

分离对象

蒸馏

利用沸点差异(一般>30℃)

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萃取、分液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固(液)体溶于液体

过滤

利用溶解

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结晶

利用被提纯的物质在适宜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固体混合物

 

 

 

 

 

 

 

回顾历史:科学家测定有机物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

1831年

李比希

利用有机物蒸汽与赤热的氧化铜接触可以完全燃烧的特点,把样品放在一根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用纯的氧气流把气体分别赶入烧碱石棉剂(附在石棉上粉粹的氢氧化钠)及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内。

该原理中各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二、青蒿素的研究

1.青蒿素分子式的确定

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分子式的方法如下:将28.2g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E和F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1) 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2) 该实验装置可能会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 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22.6

42.4

F

80.2

146.2

测得青蒿素的最简式是               。

答案:(1)无水CaCl2P2O5   碱石灰

(2)F后接一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3)C15H22O5   

资料卡:屠呦呦等科学家从中药中提取得到青蒿素,随后展开对青蒿素分子结构的测定。科学家们通过元素分析和质谱法分析,测得其Mr282,分子式为C15H22O5。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其分子结构中含羰基和甲基等结构片段。

通过化学反应证明其分子中含有过氧基团(OO─)。1975年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X射线衍射最终测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小结]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       ↓       ↓       ↓

纯净物      确定最简      确定分子式     确定结构式

2.青蒿素分子结构的确定

(1)青蒿素分子有几个手性碳原子? 

(2)青蒿素分子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3)根据官能团判断,青蒿素的水溶解性如何?

4)哪个基团有抗疟作用?

答案(1)7  (2)醚键、酯基、过氧键  (3)不溶于水       (4)过氧键

 实验小组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

1)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具有相同的性质。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溴乙烷

2)将青蒿素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溶解,加入碘化钾的水溶液中,稀硫酸酸化,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变蓝,写出反生反应的基团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 。

1)CD   (2)-O-O-

1974年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期间,在研究青蒿素功能基团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发明了双氢青蒿素。

[精练深学]

三、青蒿素的发展

 1: 青蒿琥酯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可由青蒿素两步合成得到。

 

 

 

 

 

 

(1)从青蒿素到双氢青蒿素发生了什么反应?

(2)你能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角度推测双氢青蒿素水溶性增强,疗效更好的主要原因吗?

(3)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可以由香草醛合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用FeCl3溶液可以检验出香草醛              

②香草醛可与浓溴水反应               (      )

③香草醛中含有4种官能团             (      )

④1mol青蒿酸最多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1)还原反应

(2)分子中羰基转变为羟基,分子极性增强,导致双氢青蒿素水溶性增强、疗效更好。

(3)√ √ ×  ×  

2:天然香草醛 ( ) 可用于合成青蒿素 ,合成天然香草醛的反应如下:

 

 

 

 

 

 

(1)步骤①③的作用是                       

(2)C8H10O3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1)保护酚羟基,避免被氧化

      (2)

   3: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历时7年,研发出一种合成路线短、收率高、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青蒿素化学合成方法。其主要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青蒿酸,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青蒿素与NaBH4作用生成双氢青蒿素  ),则C与双氢青蒿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1)羧基和碳碳双键    (2)氧化反应  (3)同分异构体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正是有了屠呦呦团队的奋斗与奉献,才有了青蒿素的创新与发展。

[慧思会学]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历程

 

 

 

 

 

 

 

 

 

 

【教学反思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到研究青蒿素、创新青蒿素类药物,以青蒿素为案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设置层层递进的4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和科学方法。一方面,帮助大家建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模式,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的核心步骤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以及检测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其在碳骨架上的位置,另一方面,深切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作业:

1.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

 

2.天然香草醛()可用于合成青蒿素合成天然香草醛有关反应过程如下: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B                   

2)步骤①③的作用是                                          

3.有机物I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以有机物A为原料制备I的路线如下:

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其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18.8 g A完全燃烧只生成体积比为1∶1(同温同压)CO2H2O(g),若把它们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24.8 g;等质量的有机物A能与0.2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②Diels—Alder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④1 mol A能消耗1 mol H2

(4)B→CC→D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5)写出H→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7)化合物WG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2∶1∶1,则W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知两个苯环均连在同一个饱和碳原子上,两个苯环不一定共面,错误;B、X中含有羧基,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正确;D、X的酸性水解产物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故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NaOH反应,错误。答案选C。

 

2.(1)

(2)保护酚羟基,避免被氧化。 

3.(1)1,3-丁二烯

(2)

(3)②④

(4)氧化反应 消去反应

(5)

(6)羧基

(7)

解析 由题意可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通过碱石灰增重24.8 g,即二氧化碳和水各为0.4 mol,从而推得A的分子式为C4H8O2,其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1,故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OH,则B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CH(Cl)CH2OHC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H(Cl)COOHD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OOH,再采用逆推法,H的结构简式为G,根据Diels—Alder反应可知E

 

 

 

 

 

 

 

 

 

 

 

 


  • 阅读(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