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
一、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1. 焓变ΔH的计算
ΔH与反应前后物质的能量 |
放热反应 |
吸热反应 |
||||||||||||||||||
ΔH=∑E(生成物总和)-∑E(反应物总和) |
||||||||||||||||||||
ΔH与键能 |
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
|||||||||||||||||||
ΔH与活化能 |
ΔH=E(正反应活化能)-E(逆反应活化能) |
|||||||||||||||||||
ΔH与盖斯定律 |
ΔH=ΔH1+ΔH2+ΔH3(利用盖斯定律求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焓变) |
|||||||||||||||||||
说明 |
(1)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2)1 mol常见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写出图1、图2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图1: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图2:N2(g)+3H2(g)2NH3(l) ΔH=-2(b+c-a) kJ/mol。
图1 图2
例1. (2018·江苏卷)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16.1 kJ/mol
②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2=+75.9 kJ/mol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136.2kJ/mol。
(2023·南通二调)乙硫醇(C2H5SH)的综合利用及治理是当前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家用煤气中可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已知:
C2H5OH(g)+H2S(g)===C2H5SH(g)+H2O(g)ΔH1=-32 kJ/mol
C2H5OH(g)+3O2(g)===2CO2(g)+3H2O(g)ΔH2=-1 277 kJ/mol
2H2S(g)+3O2(g)===2SO2(g)+2H2O(g)ΔH3=-1 036 kJ/mol
则反应:2C2H5SH(g)+9O2(g)===4CO2(g)+6H2O(g)+2SO2(g)的ΔH=-3 526 kJ/mol。
【解析】 设给定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2×①可得:2C2H5SH(g)+9O2(g)===4CO2(g)+6H2O(g)+2SO2(g) ΔH=ΔH3+2ΔH2-2ΔH1=-1 036 kJ/mol-2×1 277 kJ/mol+ 2×32 kJ/mol=-3 526 kJ/mol。
例2.(2017·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①C(s)+H2O(g)===CO(g)+H2 (g) ΔH1=a kJ/mol
②CO(g)+H2O(g)===CO2(g)+H2(g) ΔH2=b kJ/mol
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3=c kJ/mol
④2CH3OH(g)===CH3OCH3 (g)+H2O(g) ΔH4=d kJ/mol
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 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 反应CH3OH(g)===2(1)CH3OCH3 (g)+2(1)H2O(l)的ΔH =2(d) kJ/mol
D. 反应2CO(g)+4H2(g)===H2O(g)+CH3OCH3 (g)的ΔH=(2b+2c+d)kJ/mol
2. 常考归纳
(1)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指定产物”指可燃物中的C元素变为CO2(g),H元素变为H2O(l),S元素变为SO2(g),N元素变为N2(g)等。
(2)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①若用弱酸代替强酸(或用弱碱代替强碱),由于电离吸热,则放出的热量减少。
②若用浓硫酸(或NaOH固体)作反应物,则放出的热量增多。
③若是稀硫酸和Ba(OH)2稀溶液反应,则生成 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会比57.3 kJ多。原因是H+与OH-结合生成1 mol H2O的同时,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沉淀会放出热量。
(3)比较焓变大小:
C(s)+O2(g)===CO2(g) ΔH1 C(s)+2(1)O2(g)===CO(g)ΔH2
则ΔH1<ΔH2。
S(s)+O2(g)===SO2(g)ΔH3 S(g)+O2(g)===SO2(g)ΔH4
则ΔH3>ΔH4。
2H2(g)+O2(g)===2H2O(g)ΔH5 2H2(g)+O2(g)===2H2O(l)ΔH6
则ΔH5>ΔH6。
二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加入催化剂可以使反应2SO2(g)+O2(g)2SO3(g)在低温下由非自发变为自发,从而提高产率
B. ΔH<0、ΔS>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例如Ba(OH)2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
C. 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ΔH<0
D. 因为ΔH和ΔS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ΔH或ΔS均可单独作为判断自发性的判据
三 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小综合
[反应的自发性、ΔH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1. (2021·江苏卷)对于反应2NO(g)+O2(g)2NO2(g) ΔH=-116.4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ΔH<0、ΔS<0
B. 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2(NO2)(c2(NO)·c(O2))
C. 使用高效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焓变
2. (2020·江苏卷)反应SiCl4(g)+2H2(g)高温(=====)Si(s)+4HCl(g)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该反应ΔH>0、ΔS<0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SiCl4)·c2(H2)(c4(HCl))
C. 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需消耗2×22.4 L H2
D. 若用E表示键能,则该反应的ΔH=4E(Si—Cl)+2E(H—H)-4E(H—Cl)
例6 (2021江苏高考18)甲烷是重要的资源,通过下列过程可实现由甲烷到氢气的转化。
(1)500℃时,CH4与H2O重整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H2O(g)CO(g)+ 3H2(g)
CO(g)+H2O(g)H2(g)+ CO2(g)
已知 CaO(s)+CO2(g)=CaCO3(s) ΔH=-178.8 kJ·mol-1。向重整反应体系中加人适量多孔 CaO,其优点是
。
(2)CH4与CO2重整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CH4(g)+CO2(g)=2CO(g)+2H2(g) ΔH=246.5 kJ·mol-1
反应Ⅱ:H2(g)+CO2(g)=CO(g)+H2O(g) ΔH=41.2 kJ·mol-1
反应Ⅲ:2CO(g)=CO2(g)+C(s) ΔH=-172.5 kJ·mol-1
①在CH4与CO2重整体系中通人适量H2O(g),可减少C(s)的生成,反应3CH4(g)+ CO2(g)+ 2H2O(g)=4CO(g)+8H2(g)的ΔH = 。
②1.01×105Pa下,将n起始(CO2) ∶n起始(CH4)=1∶1 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重整体系中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如题18图-1所示。800℃下CO2平衡转化率远大于 600℃下CO2平衡转化率,其原因是 。
答案:(1)为体系提供热量、提高H2产率
(2)①657.1 kJ·mol-1
②反应Ⅰ、反应Ⅱ的ΔH>0,高温下正反应进行程度大,反应的量多;反应Ⅲ的ΔH<0,高温下正反应进行程度小,CO2的生成量少
四、能垒图
1.在Rh催化下,甲酸分解H2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带“*”的物种表示吸附在Rh表面。
(1)图中反应前的最左侧能量下降0.12 eV,即气态的甲酸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上,所以能量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机理能垒图中,有几个活化状态,就有几个基元反应。该反应机理有____个基元反应。
(3)每步基元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其能垒的大小,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所以决定该反应速率的是过渡态_______。
(4)可依据图中每步基元反应前后的活性物质和能量变化,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写出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5)甲酸分解制H2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降 3 i
HCOOH*===HCOO*+H* ΔH=+0.33NA eV/mol
HCOOH(g)===CO2(g)+H2(g) ΔH=-0.16NA eV/mol。
2.(2024·南通一调)在金属催化剂表面发生*CO2→*C2H4转化的过程可能为*CO2→*COOH→*CO →*OCCO→*C2H4(“*”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其中部分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构型如图1所示,反应历程中的相对能量如图2所示。
图1
图2
与Cu催化剂相比,掺杂了Cs的Cu-Cs复合催化剂更有利于C2H4的形成,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Cs复合催化剂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CuCs复合催化剂更有利于CO等中间体的吸附),且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更有利于C2H4的形成。
3. (2024·泰州)利用CO2制甲烷可实现碳中和。CO2催化加氢合成CH4反应如下:
CO2(g)+4H2(g)===CH4(g)+2H2O(g) ΔH=-165 kJ/mol
(1)CO2催化加氢合成CH4过程中,CO2活化的可能途径如图所示,CO是CO2活化的优势中间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成中间体CO反应的活化能小,反应速率快、CO中间体能量低,稳定,有利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