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刘正旭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顺利举行 2025-09-16
网站类目:活动掠影

2025年9月16日,江苏省“苏教名家”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本次报告会由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刘正旭主讲,主题为《向美而行,涵养宏阔的生命气象——高中语文审美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黄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连平,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浦建军,南菁高中校长蒋志远、南菁高中原党委书记、校长杨培明,江阴高中党委副书记马维林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杨凤楼主任主持。

一、美育为魂,语文为体:审美化教学的应然选择

刘正旭老师指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知识本位”“应试导向”等窄化、泛化问题,课堂教学亟需从“教教材”转向“教素养”,从“讲知识”转向“育真人”。审美化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路径。

他强调,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的运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体验与创造,实现思维提升、审美熏陶与文化传承的统一。审美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欣赏,更注重其在真实情境中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审美化教学的课堂落地

刘正旭老师提出“唤醒—沉潜—迁移”三段式教学模型,倡导在“浪漫化—现实化—理想化”的课堂节奏中引导学生实现审美进阶:唤醒阶段,通过情境任务激发兴趣,如辩论、角色扮演等;沉潜阶段,深入文本,涵泳语言,体悟情感与思想;迁移阶段,拓展至真实生活,实现审美创造与精神成长。他还以《祝福》《赤壁赋》《想北平》等经典篇目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大概念”整合单元内容,开展跨体裁、跨媒介的审美活动,引导学生从“读懂一篇文章”走向“读出一片天地”。

三、问题与实践:审美教学方法与评价实施

胡洁老师在案例报告中指出,当前散文教学存在“选材偏见”“手段单一”“思想傲慢”三大问题,并提出“容纳百川”“以学定教”“创造转换”三大对策。她强调应平等对待文学类与实用类散文,尊重文体多样性,拓展教学手段,打破“次元壁”,实现审美共生。

王达星老师则从评价维度出发,提出应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生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审美课堂评价体系,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精神遇合”。

四、专家点评:美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杨培明校长高度评价了刘正旭老师的报告,认为其教学主张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真正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深刻内涵。他强调,该主张聚焦于培养“完整的人”,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注重思维提升、精神塑造与审美素养的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可行性。他鼓励刘老师持续深入探索,形成更具引领性的学术成果,辐射并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马维林书记认为刘正旭老师的教学主张,深刻把握了教育美学的本质,将审美融入教学实践,展现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与鲜明的实践品格。他指出,该主张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仅契合新课改方向,更彰显了南菁高中“以美统领全局”的办学特色。他强调,这一探索对推动学科教学审美化、提升师生生命境界具有重要引领价值,并为学校美育实践的深化与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

黄连平研究员肯定了刘正旭老师的高中语文审美化教学主张,称其精准呼应了新时代“立德树人”与“美育强化”的核心要求,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洞察与前瞻引领。他指出,该理念深深植根于教学实践,成效斐然,其影响已从南菁高中辐射至全省乃至全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带动效应。他鼓励刘老师持续深耕、坚定推进,将这一主张系统总结与升华为标志性教育成果,并建议创新表达形式、拓宽传播渠道,从而赋能更多师生,助推语文教育实现更深层次的变革与突破。

黄伟教授高度评价刘正旭老师提出的审美化教学主张,盛赞其植根于南菁高中深厚的美育文化土壤,呈现出难得的理论深度与实践禀赋。他剖析该主张不仅体现出扎实的系统性建构,更展现出语文教学改革中可贵的超越性与突破性。黄教授也提出中肯建议,希望进一步厘清“美”的多维内涵,融通中西美学理论资源,增强概念的清晰性与学理纵深,从而在“真善美”统一的育人高地上,构建更具阐释力和推广价值的语文美育新范式。

结语:向美而行,教育本该如此

教育是充满智慧与艺术的事业。刘正旭老师及其团队的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场域。唯有“向美而行”,才能涵养出宏阔的生命气象,培养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审美能力、更具精神高度的时代新人。

附件:

    • 阅读(8)
    上一篇: 余党绪批判性思维讲座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