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教学资源【3】《弓弦上的光明之歌》刘思辰(省级)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1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弓弦上的光明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光明行》中西方进行曲风格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艺术表现‌:掌握顿弓、颤弓等二胡技法的表现特点运用模进手法进行旋律创作

‌文化理解‌:理解刘天华"中西融合"的音乐思想及近代中国音乐发展背景分析"守正创新"在乐器改革、演奏技法、创作手法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复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2. 进行曲风格特征(附点节奏)
3. 技法移植(顿弓/颤弓)

‌难点1. 模进创作实践
2. “鱼咬尾”手法辨识
3. 二胡内外弦音色对比理解

‌教学准备

‌分组‌:编剧组×1、摄像组×1、录音组×1、后期组×1(7小组)

‌教具‌:二胡乐器、多媒体课件任务单(含曲式结构图/评价表)席卡、节奏谱例板贴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观看学生自制短视频《刘天华生平》(课前提交)

2、小组互评:填写作业评价表(计入课堂成绩)

‌二、导入

1、音频播放《空山鸟语》→ 引出刘天华贡献

2、教师导语: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刘天华在‌社会动荡‌年代提出——学生呼应:中西融合,守正创新(板书核心主题)

‌三、新课探究

‌(一) 创新之举‌

1、‌结构创新——复三部曲式‌

回顾《春节序曲》曲式 → 分析《光明行》结构(任务单预留填空)

设计意图:建立中西曲式关联认知

2、‌风格创新——进行曲元素‌

环节

活动

片段①聆听

思考:情绪特点?(欢快/乐观)

附点节奏对比

①无附点旋律(平淡)→ ②有附点旋律(推进感)
→ 视唱强化节奏动力

文化背景

出示创作初衷:"证我国音乐非萎靡不振"

3、‌技法移植——西洋弓法民族化‌

1)‌顿弓‌:教师示范 → 生模拟演奏动作(唱谱1 11|1 11)→ 分析音效(短促有力)

2)‌颤弓 vs 连弓‌:

对比听辨片段②(颤弓·细碎)与片段③(连弓·连贯)

3)学生演奏家展示:内外弦转换(内弦浑厚→外弦明亮)→ 师生视唱旋律

4、‌创作手法——模进实践‌

1)观察谱例:旋律四度下行模进(2176 → 3217)

2)小组创作竞赛:给定乐句模进发展 → 白板展示 → 全班演评选优

‌(二) 守正之举‌

1、‌乐器传承‌

二胡历史:奚琴→民间伴奏→高雅殿堂(配图展示乐器改革)

2、‌传统手法——鱼咬尾‌

聆听片段⑤ → 发现乐句衔接规律(前句尾音=后句起音)→ 定义"鱼咬尾"

‌四、总结升华‌

1、完成终极任务单:

《光明行》曲式结构图

2、填写守正创新具体表现表格:

维度

守正

创新

乐器

坚持二胡为主体

改革演奏法/提升表现力

技法

保留连弓等传统技法

移植小提琴顿弓/颤弓

创作

沿用鱼咬尾等民族手法

借鉴复三部曲式/模进

 

3、教师结语:"在‌黑暗动荡‌中奏响《光明行》,是刘天华用民族乐器传递的‌文化自信‌——守民族之魂,创时代新声!"

 

 

  • 阅读(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