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教学资源【4】《民族乐派的家国情怀》陆锋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1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民族乐派的家国情怀》

 一、核心素养

  1.  学生能够了解民族乐派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能够分析民族乐派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2. 通过欣赏、分析民族乐派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为艺术载体在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意识觉醒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民族乐派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特色元素的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乐派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配乐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以及他们是否知道这段音乐的出处。

  2.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民族乐派的家国情怀,并简要介绍民族乐派的定义和时间范围。

 (二)民族乐派的产生背景

  1. 教师讲授

   介绍 1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初叶东、北欧各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包括政治上的民族独立运动、对本土文化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西欧文化的反思等因素。

   强调民族乐派作曲家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以及他们在继承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音乐民族文化的理念。

  2. 互动提问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列出 PDF 中提及的代表人物,如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西贝柳斯等,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国籍和主要贡献。

 (三)故土之根 —— 俄罗斯篇

  1. 格林卡及其作品

   介绍格林卡的生平经历,重点讲述他前往意大利深造后回国致力于振兴俄罗斯音乐的故事。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其中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为振兴俄罗斯音乐,格林卡在好友普希金的资助下,1830年前往意大利深造,1834年回到祖国 。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伊万·苏萨宁》 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的民族歌剧、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树立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播放格林卡介绍视频片段,幻灯片显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于1848年,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详细分析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听赏音乐),思考

1)主题一的音乐有何情绪特点?(威严庄重、婚礼歌曲)

2)主题二这段舞蹈音乐的有何情绪特点?(活泼欢快、民间舞曲)

3)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怎样的一种性格特征?(对生活充满激情,健康乐观)

 结合 PDF 中的内容,讲解主题一和主题二的情绪特点、速度、节拍和节奏让学生,并模仿哼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播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端主题曲,让学生找一找《卡玛林斯卡亚》两个音乐主题旋律的不同之处?

   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其进行总结。

  2. 穆索尔斯基与 “强力集团”

   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师从巴拉基列夫学习作曲。穆索尔斯基的创作以歌剧和歌曲为主。其代表作有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歌曲《跳童之歌》等。

   介绍 “强力集团” 的成员及他们的宗旨,强调他们对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讲解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重点介绍他的代表作《荒山之夜》:

   播放作品片段,让学生描述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结合 PDF 中的描述,为学生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对黑暗与光明的抗争以及乡村教堂钟声的象征意义。

(四)山河之恋 —— 捷克篇

  1. 斯美塔那及其《我的祖国》

   介绍斯美塔那在捷克民族乐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创作《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斯美塔那(1824—1884):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多是与民族斗争、祖国河山、民间风土人情等内容相关的题材。作品在承袭欧洲音乐专业创作技巧的同时,渗透了捷克民歌旋律音调和民间舞曲节奏,广泛采用了捷克民族民间音乐体裁,从而将捷克民族音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作品。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来自于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在1874—1879年间陆续创作出来的。它由六首独立的交响诗构成,作曲家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赞美了祖国光荣的过去和壮丽的山河,并表达出对光辉未来的乐观信念。

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在欧洲音乐中,最先提出交响诗概念的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播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频,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分段赏析:

     引子部分:让学生感受乐队奏出的庄严和声和隆隆的定音鼓声所带来的宏伟、庄严的感觉。

     第一主题:体会加弱音器的小提琴主奏所营造出的纤细、华彩般的音效,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主题:分析圆号奏出的富于捷克民族特点的旋律,体会对祖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三主题:感受音乐速度变快、力度加强后所带来的乡村节日的欢乐氛围。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民族之魂 —— 芬兰

  1. 西贝柳斯及其《芬兰颂》

西贝柳斯(1865-1957)是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1899年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芬兰颂》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在位于北极圈的一个小国,不愿做沙俄统治下的附庸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播放《芬兰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芬兰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了解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

2. 课堂思考(关于交响诗的知识总结)

 结合 PDF 中的思考题,为学生介绍交响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名称的由来、创始人李斯特以及交响诗的特点等。

 (六)家国乐韵对比欣赏

  1. 播放一段用中国传统民乐演奏的《我的祖国》的音频,让学生与原版的管弦乐演奏进行对比欣赏。

  2. 组织学生讨论两种不同风格的演奏在旋律、乐器音色、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和创新。

 (七)课堂总结

  1. 教师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乐派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19世纪中后期的民族乐派是音乐史上一场深刻的文化觉醒运动。格林卡、斯美塔那等音乐家将民间旋律、舞蹈节奏与西方交响乐形式结合,既突破传统音乐框架,又成为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音乐家以艺术为载体,推动社会意识的觉醒,使音乐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他们开创了音乐本土化的创作范式,既保存了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又赋予其世界性的审美高度,为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范例。这种扎根民族、面向世界的艺术理念,至今仍是全球艺术创新的重要启示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中,积极探索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八)课后作业

  1. 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校的短视频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进行配乐,可以参考现有的校歌或其他校园音乐素材,并撰写配乐理由报告。在下周的音乐课上,每个小组将对他们的配乐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2. 让学生聆听《芬兰颂》中的苦难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并撰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心得体会,谈谈他们对这部作品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以及从中所感受到的芬兰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在作品赏析环节,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的民族音乐知识与实际创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族乐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以及音乐在表达民族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声、曲式结构等,可能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