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教学资源【9】《民族民间音乐大单元框架》朱梦舟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1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运河之声

江阴市第二中学 朱梦舟

年级

高一

学习任务

听赏与评述、模仿与表现、编创与展示

大观念

水路即“乐”路,中国大运河孕育下的民族民间音乐经过不断地吸收与交融,体现了地域性、变异性、繁衍性的特征。

基本问题

1.中国大运河沿岸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产生、流转和交融是如何体现的?

2.中国大运河音乐文化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有怎样的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运河沿岸的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和曲艺),学生能感知运河沿岸传统音乐的人文之美,从而对运河流域的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深入探究的愿望。(审美感知)

2.学生能够在多种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大运河南北两端音乐文化关联和差异形成的原因。(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3.学生通过运河流域南北民间音乐的对比赏析,了解民歌、戏曲和曲艺在音乐文化上的关联和差异,理解运河沿岸民间音乐的多元统一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文化理解)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表现性任务

单元任务评价要点

评价主体

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参观者到音乐导赏员,请你用探究、讲解、表现和创造的方式,结合运河沿岸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产生、流转和交融,为大家介绍大运河沿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基于审美感知,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感知大运河沿岸民族民间音乐之美,发掘其中美的共性与差异,并能迁移到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中。

课堂观察

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

强调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关注学生是否利用所学音乐知识,基于大运河南北音乐的关联与差异,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运河文化交融的理解。

重视文化理解,关注学生是否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并对探究结果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整合与表达。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教学结构图】

 

 

 

 

 

 

 

 

 

 

 

单元学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民歌流声——同根异韵

一、学习目标

二、理解要点

三、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曲苑芳华——南弹北鼓

一、学习目标

二、理解要点

三、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梨园风雅——昆韵京腔

一、学习目标

二、理解要点

三、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