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教学资源【10】《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大单元阐述框架》朱梦舟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1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大单元阐述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高中B组5号选手朱梦舟。今天,我阐述的单元主题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运河之声》。

本单元共分为3个课时,我创设了中国大运河音乐博物馆这一个真实情境,分别设计了民歌馆、曲艺馆和戏曲馆。

第一课时,我们将走进民歌馆,通过民歌流声同根异韵,挖掘沿河流转的音乐特征,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我们走进曲艺馆,通过南弹北鼓探究依河而生的音乐文化差异,

第三课时,我们将走进戏曲馆,领略昆韵京腔之间顺河繁衍的音乐魅力。

下面我将从以上六个方面对本单元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单元教学背景

首先我要阐述的是单元教学背景。本单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创”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我的理论依据是围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课标明确指出,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器乐、歌舞音乐、戏曲、曲艺和民间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脉,理当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得到强化。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再结合单元教材中的内容,我提炼出的本单元大观念为:大运河孕育下的民族民间音乐经过不断地吸收与交融,体现了地域性、变异性、繁衍性的特征。

二、单元整体思路

基于大观念,我对本单元进行了整体思路架构。(后略)

老师们请看!这是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图,为了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更好的理解学习要点,在大观念引领下,我创设了两个单元基本问题。

1.大运河沿岸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产生、流转和交融是如何体现的?

2.大运河音乐文化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进行单元学习、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

三、单元学习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的重组、规划,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也呼之欲出。

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设计了以上三个单元学习目标。(点PPT)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又分解成了三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点PPT)第一课时重在歌唱与编创,第二课时重在评述与表现,第三课时重在听赏与感悟。

四、单元学习活动

在目标的导向下,我的单元学习活动是这样来设计的:(后略)

在第一学时中,(后略)

在第二学时中,(后略)

在第三学时中,(后略)

五、单元评价标准

基于对课标的解读,以及高中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兼顾分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的评价体系。形成了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结构的、聚焦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持续性、表现性评价方案。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我们也解决了本单元的两个基本问题。

六、单元教学特色

如果说要对本单元教学特色进行总结与反思,那么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色:(后略)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阐述,不当之处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下面我将对本单元第一课时,民歌流声——同根异韵进行录像课的展示。谢谢大家!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