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和对比教学设计(梅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分析某些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
3.初步学形成解决控制变量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控制变量分析某些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
难点:学形成解决控制变量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引入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很多化学中的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而获得,今天我们家里学习化学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
环节一 单一变量因素影响的实验
1、回忆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思考:
回忆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思考:
Q1 此实验的研究因素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实验目的是什么?
Q2 此实验能获得什么结论,获得此结论的实验证据是什么?
Q3 如何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2、资料卡1:1.文献研究表明除了Mn02外还有铁、铅锌、镍、铬、锰、铜、汞、银及其氧化物也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2.红砖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203)和黏土。
问题: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思考:
Q4 此实验的研究因素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实验目的是什么?
步骤:
1.用电子天平(垫上白纸)分别称取0.5gMnO2和红砖粉末,放在纸槽上送入Y行管一边。
2.分别用10ml量筒量取5ml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倒入Y型管的另外一边。
3.分别缓慢套上小气球后,同时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另外一边,振荡,观察相同时间内的实验现象。
Q5 此实验能获得什么结论,获得此结论的实验证据是什么?
环节二 多种变量因素影响的实验
回忆“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思考:
研究因素 |
燃烧条件 :氧气 和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控制的变量 |
研究氧气因素时, 白磷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要控制不变 研究温度达到着火点因素时, 白磷和红磷(等量)、氧气要控制不变 |
实验结论 |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关键证据 |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 |
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
请同学们利用如下仪器和药品,请绘制出新的实验装置
烧杯,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气球,热水,等量的红磷和白磷等
|
环节三 学以致用——设计实验
资料2: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和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仪器和药品:Y型管,气球,电子秤,10ml注射器、药匙、镊子、白纸、纸槽、石灰石(块状和粉末状),稀硫酸(质量分数15%和30%)等
设计方案 |
实验编号 |
因素1 |
因素2 |
实验现象 |
1 |
|
|
|
|
2 |
|
|
|
|
3 |
|
|
|
实验结论 |
|
关键证据 |
|
归纳总结:
1.列表法分析实验因素
探究方法 |
实验编号 |
因素1 |
因素2 |
实验现象 |
1 |
|
|
标准组 |
|
2 |
|
|
研究因素1 |
|
3 |
|
|
研究因素2 |
2.设计实验方案时,若有两个需要研究的因素应设计 3 个实验,若有三个需要研究的因素应设计 4 个实验,以此类推。
学习巩固:
资料:铁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红棕色的铁锈,其主要成分为Fe₂O₃·xH2O
【提出问题】铁生锈与哪些物质有关?
【猜想与假设】根据铁锈的组成推测,铁生锈可能与 和 有关。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
实验编号 |
因素1 |
因素2 |
实验现象 |
1 |
|
|
|
|
2 |
|
|
|
|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