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2.0,激活高中体育课堂——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5-09-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幸福2.0,激活高中体育课堂

——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杰  孔敏亚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 1997 年首先提出后,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番全新的狂潮,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塞利格曼教授在2002年《真实的幸福》中首创性的提出幸福1.0,即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这三个幸福的核心元素,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提高生活满意度且是可以测量的。然而10年过去,他重新思考了幸福的定义和衡量幸福的标准,重新提出幸福2.0理论,即幸福2.0=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

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主张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一种积极自我的价值感。然而,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技能性障碍,这些非智力因素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积极心理学主张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主张关注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这一理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了新的理论支撑。将其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品质,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成就每一个积极地自我。

笔者从事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坚信体育课程是一门幸福指数极高的课程,是实践幸福2.0的极佳场所,故一直在探索幸福2.0五元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求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我价值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幸福2.0的第一个元素,也是幸福2.0的理论基石。“positive”即正性的、积极的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也需要一种正向的引领,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积极情绪的融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心剂。

【教学片断】在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必修模块教学中,背越式跳高是背向越过障碍的一种方式,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与学习中没有类似的运动经验,因此在背向倒体时出于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易引发身体团起,这与背越式跳高技术强调背弓动作正好相反,学生在主观认知上就排斥这一项目。

【片段解读】为了帮助学生跨过这一心理障碍顺利的进行下一轮教学工作,在课堂一开始我就进行了背越式跳高的完美展示。学生从老师的展示中接触到背越式跳高,对其特殊的腾空方式和优美的过杆动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该技术难度较高,学生的畏难情绪不言而喻。所以在开始时我巧妙地运用了橡皮筋来缓减他们的恐惧,并由学生按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高度,当他们跨越的高度逐渐增高时,成功过杆的乐趣会由然而升,从而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这样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体验让他们获得了成功感,在不断地尝试中培养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迁移到日常学习中去。这就达到了体育教学中提到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标,这就得益于积极情绪的迁移,把积极情绪融进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揉进我们的教学过程,渗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中。

二、丰富教学方法,强化课堂体验

投入(engagement:幸福2.0的又一个元素,它跟积极情绪一样,只能靠主观感受,并且这种主观感受需要我们个体的参与。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成为运动健将,但每一学生必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来发展体能,完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的学习目标。

【教学片断】在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必修模块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有些女生出现没跳就倒下去了,那她就无法做出挺髋的动作;有些学生起跳高度有了,但是他的落垫位置太靠近杆;还有些学生高度有了,但是空中的挺髋动作不是那么明显。

【片段解读】学生出现以上的问题,是不是就放任不管呢?很显然,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但是理论的阐述无法解决学生的难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感觉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故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帮助跳不起的学生

帮助不向后上方跳的学生

 

利用踏跳板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领,比起老师的说教和解释,学生的体验更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当他们跳越的高度逐渐增高时,成功过杆的乐趣会由然而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调控积极情绪

   “意义”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塞利格曼教授认为:“它是从历史、逻辑和一致性的角度出发的冷静客观的评判。”这里所说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在教学领域中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明确: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选拔体育尖子,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教学片断】在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的教学中,畏难情绪是本节课的最大障碍,教师在小组练习时要适时的给与评价:“不错,勇敢的倒下去”;“摔的很漂亮”;“相信你的同伴,倒吧”……

【片段解读】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标准,并且评价的关注点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表现,如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能、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另外在项目的联系中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进步性的激励,并在积极情绪维持下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故积极地教学评价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被肯定和被赏识的渴望,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地情绪,并能帮助同伴调控情绪,带给整个团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升华教学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讲的是什么,那应该是:他人。积极很少见于孤独,积极地人际关系对幸福带来的深刻正面影响,故积极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也是幸福2.0的元素之一。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不管是集体项目还是小组活动,都能使学生紧紧地聚集在一起,一同分享成功,一同分担失败。体育活动是最能使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友情的温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片段】在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必修模块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倒肩动作不明显,髋部不向上顶而使身体不能完全舒展造成的,这当然与内心的恐惧也是有关系的,同时也因为学生在背向腾空时缺乏此种状态下的身体感知经验有关。针对这个问题并考虑到男女生的差异,我设计了“信任背摔”这一活动,让女生以让其敢向后倒,在此基础上借助保护者扶其腰部做顶髋背弓动作,再借助踏跳板增加起跳高度,让学生在空中有足够的高度去体验挺髋的感觉。

 

 

 

△ △    △ △

▲       ▲

▲       ▲

▲       ▲

【片段解读】“信任背摔”活动的设计以分组练习的形式,并按照性别进行区分。这样的有伴性小组学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建立温馨的友谊。尤其是“信任背摔” 能让学生克服最初的恐惧,越过“敢倒→会倒→主动倒”的心理障碍,体验到过杆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心灵上的接近,同伴之间的认同感增强,并将这种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够自然地转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营造友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因为他不再是一个人。

五、拓展教学目标,形成坚强品质

    “成就”(accomplishment)在积极心理学中描述的就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实际方法,添加这个元素绝不等于是推荐成就人生,或是建议你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路径而去追求成就。“成就”在教学中就可以理解为“教学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运动技能、体能的锻炼上,还提出要“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故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续写,帮助学生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教学片断】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必修模块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背越式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性强,且对身体控制能力要求高的一项运动。它通过弧线助跑起跳后,摆动腿屈膝内扣上摆带动身体沿垂直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然后沿额状轴做倒肩顶髋及收腹举腿的相向运动,对维持空中动作平衡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片段解读】本节课是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强调的是杆上挺髋,成“反弓形”动作。学生原地的挺髋动作很到位,但是到了空中,部分学生的挺髋动作就没有那么明显,通过练习,有的学生能解决挺髋的问题,但是还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做出挺髋动作(这里主要指的是女生)。那我们是不是因为学生的动作不到位,而否认了这节课呢?其实不然,至少学生走不出了第一步,从不敢倒到会倒,再到主动倒,这就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因为学生体育活动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的勇气,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积极心理学幸福2.0理论值得也应该在教学中广泛推广,因为它关注学生生命的幸福,主张个体积极品质和情绪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嵌入幸福2.0理论,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荐理由:本文发表于《体育教学》,是一篇典型的从心理学角度撰写的课堂案例类论文,是一线体育老师最容易发现的问题,易操作,更便于大家用于实践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