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在体育“同课异构”中的应用研究 2025-09-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在体育“同课异构”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  孔敏亚

摘要:“课堂观察”是真实记录教学现场信息,并以此信息进行归因分析,形成教学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实证研究的工具。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课堂观察法,对记录、收集到的观察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探讨课堂观察在《接力跑》同课异构中的评价策略。利用“媒介引导”观察量表研究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堂,课堂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形成与量表对应的观察数据一览表。课后根据量表的数据分析,既可全面评价该课的总体教学设计情况,也可基于某个观察点,有理有据的进行异同分析与比较。本文尝试以课堂观察为研究工具,以同课异构为研究平台,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探索课堂观察下的同课异构价值,最终使之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研活动。

    1.研究目的

    同课异构是比较盛行的一种教学研讨活动形式,得到教研员和一线老师的支持和肯定。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成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观摩课堂教学、参与评课议课,评价者往往是要么凭借主观经验,提出此课的“印象”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要么只针对课的某个教学环节,做出“点”评,难免以偏概全。基于此,本文基于课堂观察技术,归纳体育教学活动的几类行为,形成“教学行为观察量表”,用于观摩同课异构时,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形成与量表对应的观察数据一览表。课后,根据量表的数据,既可全面评价该课的总体情况,也可基于某个观察点,有理有据的进行异同分析。这种教研方法,对于提高评课质量、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教研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相关资料,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关于课堂观察研究成果的查阅,收集近年来有关课堂观察方面的文章,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2课堂观察法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说课,量表设计者对课堂观察量表解读。

课中观察: 根据量表的解读,对教学现场情况、事件,做出主观判断,并进行客观、公正、详实的记录。

课后会议:观察结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统计;上课教师简明扼要的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明扼要、基于证据报告观察结果,形成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2.3数据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二次整理、分析,来揭示课堂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建议,了解被观察行为的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课堂观察下的同课异构案例研析

    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开展校内互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开设一堂公开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研效果,我们教研组选取一名名师(教师1)和一名年轻教师(教师2)共同开展以水平五接力跑第一课时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表一、表二为两位老师的课堂观察量表)

表一:教师1的“媒介引导”课堂观察量表

课的程序或内容

媒介类别

使用场合

学生行为

注:简要注明观察点所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

示范

A1:教师示范  

A2:学生示范

A3:师生示范

A1:集体静止中

A2:集体练习中

B:个别

C:同伴间

练习

方式

练习

次数

练习

效果

器械

B1: 接力棒

B2: 挂图

B3:标志盘

B4:标志桶

A:集体

  练习

B:分组

  练习

C:个人

  展示

A:完成

B:未完成

附加文字描述

帮助

C1:语言提示

C2:行为帮助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C1

A1

A

 

 

二、关节活动

A1

A2

A

4*8

A

三、快频跑及抓手指游戏

1、原地快频跑

A1C1

A2

A

2

A

2、快频跑+后伸手

A1C1C2

A1

A

8

A

3、快频跑+前伸手

A1C1C2

A1

A

8

A

4、抓手指游戏

A1A3C1C2

A1

A

6

B应改为比稳

基本部分

一、回顾与练习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1、原地传接棒

A3A1B1B2C1

A1C

B

8

个别有误

2、慢跑中传接棒

C1B1C2

A2C

B

8

A

二、学习规则,尝试接力区内交接棒

1、学习规则

A3B1B2B4C1

A1

 

 

 

2、初次尝试

C1B1B4

A2

B

5

B配合不好

3、学生展示

A2B1B4C1

A1

C

1

B出接力区

三、利用标志盘,探究恰当的预跑时机

1、讲解与示范

A3B1B3C1

A1

 

1

 

2、两人一组尝试

B1B3B4C2

C

B

3

A

3、学生展示

A2B1C1

A1B

C

2

A

四、素质练习:翻盘接力游戏

A1B3C1C2

A1

B

1

A

结束部分

五、放松与小结

C1

A2

A

4*8

A

表二:教师2的“媒介引导”课堂观察量表         

课的程序或内容

媒介类别

使用场合

学生行为

注:简要注明观察点所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

示范

A1:教师示范  

A2:学生示范

A3:师生示范

A1:集体静止中       

A2:集体练习中  

B:个别

C:同伴间

练习

方式

练习

次数

练习效果

器械

B1: 接力棒

B4: 标志桶

A:集体  

   练习

B:分组

   练习

C:个人

   展示

A:完成

B:未完成

附加文字描述

帮助

C1:语言提示

C2:行为帮助

准备部

一、课堂常规

C1

A1

 

 

 

二、迎面接力游戏

C1 B1 B4 A1

A1

A

1次

不够流畅

三、徒手操

A1 C1

A2

A

4*8

A

四、专项准备活动

1、快频跑

A1C1

A1

A

2组

A

2、高抬腿跑

A1 C1\A1

A1\A2

A

2组

A

基本部

一、信号传递游戏

C1A3(2次)

A1

B

3次

A

二、原地传接棒

    练习

1、讲解与示范

C1 A1B1 、A3

A1

 

 

 

2、分组练习

C1 A1 B1

A2

B

多次

部分出错

三、慢跑中完成

    传接棒

1、走动中传接棒

C1 A1 B1

A1

B

5次

A

2、展示(2组女生)

A2 C1 B1

A1

C

1次

A

3、跑动中完成传接棒

C1 C2 B1

A1

B

多次

同侧交接多

4、纠错,讲解传接棒时机

C1 B1 A1

A1

B

多次

半数能完成

5、展示

A2 C1 B1

A1

C

2次

A

6、原地传接棒

C1 B1

A1

B

2次

间距小无效果

7、跑动中传接棒

C1 B1 C1 A1

A1

B

5次

B同侧交接多

四、素质练习:立卧撑

C1 A1

  •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