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科学思维:阅读锤子的发展史,锤子的发展也是劳动工具的发展。
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工具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
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
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
三角尺(或直尺)、羊角锤、尖嘴钳、小铁钉、木块、细铁丝、不同材质的锤子、记录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儿歌《工具箱》,引导学生跟着一起吟唱。
2.提问:小朋友们,从儿歌中我们知道了工具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呢?
3.追问:这些事又分别是用哪些工具呢?
4.讨论:你们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认识常见工具箱
1.展示PPT上各种工具的图片,介绍老虎钳、扳手、钢卷尺、羊角锤、螺丝刀、木刨、开瓶器、测电笔、锯子、毛刷、指甲剪等工具的名称。
2.结合图片,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用途:
老虎钳:可以剪铁丝、拧螺丝。
扳手:用于拧转螺母。
钢卷尺:能够测量长度。
羊角锤:既可以锤击零件,也能起钉、撬物。
螺丝刀:用来拧转螺丝钉。
木刨:用于刨木头。
开瓶器:能打开瓶盖。
测电笔:可测电流。
锯子:可以锯木头。
毛刷:用于刷墙壁。
指甲剪:能剪指甲。
3.工具用途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些工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具的用途。
4.完成练习,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工具名称和用途的认识。
三、选工具完成任务
(一)提出任务一:在木块上从一端开始量出5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
1.提问:“量长度要选用什么工具?”引导学生回答出“直尺”或“钢卷尺”。
2.请学生讲解注意点,怎么做标记。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拍摄学生操作结果,分析是否有按要求操作。
(二)提出任务二: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
1.提问: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分几步?什么工具又可以钉还可以拔?“羊角锤”。
2.追问:钉子会向图上一样直直的竖立着吗?怎么才能让钉子直直的竖立起来?(用手扶着)
3.追问:用手扶着会有什么问题?(会伤到手)
4.追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5.出示借用尖嘴钳夹住钉子图,讲解注意点。
6.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7.倒立木板,确定钉子不掉落,分析钉子钉的情况,发现有歪了,有不在标记上的。
8.介绍并演示如何使用羊角锤拔钉子。
9.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0.组内同学将整个过程再进行一次,尽量不钉错,钉歪。
四、锤子发展史及特点
1.出示视频:锤子发展史。
2.分别讲解不同锤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木锤:轻便、有弹性,适用于敲木糖酥等需要轻柔敲击的工作。
铁锤:坚硬、较重,适合刻石雕等需要较大力量的工作。
胶锤:柔软,能起到护砖的作用,常用于铺地砖等工作。
五、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如何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工具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