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教学设计 2025-09-18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李宁 所在单位:江阴市第二中学 执教时间:2025-09-18 执教地点:江阴市第二中学 执教内容: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参加对象: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4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与DNA的关系以及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与遗传有关概念“基因、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遗传物质”等,故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形成与遗传相关概念的体系。本节后的第4章涉及基因表达等概念是遗传知识的进一步拓展,而这需要先理解本节内容“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及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所以本节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基因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掌握了DNA的结构和复制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生物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涉及的基因、DNA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以及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直观演示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① 通过实例阐明基因和DNA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 通过构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以及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③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呈现 基因组测序的视频,设置疑问:基因?DNA,进而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初步给出基因概念

分发材料:将学案中材料 1(大肠杆菌相关数据)和材料 2(人 2 号染色体相关数据)分发给学生。

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已有的知识,完成表格中关于 DNA 和基因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对数(多 / 少)、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的存在数量的填写。

小组讨论:学生完成表格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答案和思考过程,小组内达成共识。

班级展示与点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表格填写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基因是 DNA 上的片段,且一个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对数比 DNA 少。

初步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结果,教师初步总结基因的概念,即基因是 DNA 上的片段。

任务二:阅读材料,进一步完善基因概念

补充材料:向学生呈现材料 3(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实验)、材料 4(复旦大学 OTOF 基因治疗听力问题的研究)、材料 5(小鼠 HMGIC 基因与肥胖的关系)。

提出问题 1基因有怎样的作用?根据上述资料进一步概述基因的概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并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小组交流:学生完成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基因作用和概念的理解,共同完善基因的概念。

班级分享: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在班级内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进而进一步完善基因的概念,即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拓展材料:展示材料 6(狂犬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 可表达相关蛋白质),提出问题 2根据上述资料准确描述基因的概念

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 DNA 上有基因外,某些 RNA 病毒的 RNA 上也存在基因,最终准确描述基因的概念 ——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在 RNA 病毒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

任务三:构建 DNA 分子平面结构模型,理解 DNA 分子多样性

明确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 1 个、2 个或 3 个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构建 DNA 双链平面模型图,材料可选用硬纸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小组合作构建模型: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绘制碱基,有的负责连接脱氧核苷酸链,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构建模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正确应用等。

完成表格:模型构建完成后,各小组根据构建的模型,完成问题 3 中关于不同碱基对数对应的基因排列方式的表格填写。

归纳总结:各小组展示表格填写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归纳 DNA 只含有 4 种脱氧核苷酸却能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原因,最终总结出 DNA 分子的多样性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n 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 4ⁿ种)。

拓展延伸:结合 DNA 分子的多样性,简要介绍 DNA 分子的特异性,即每个 DNA 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也是 DNA 指纹技术的原理。

(三)DNA 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展示图片:呈现学案中 DNA 指纹技术用于亲子鉴定的图片。提出问题 5四个子女里面,谁是他们两个亲生的?让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的 DNA 分子特异性的知识进行判断。学生回答与教师点评:学生发表自己的判断结果和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 DNA 指纹图谱进行亲子鉴定,进一步巩固 DNA 分子特异性的知识。

(四)课堂反馈

1. 构建概念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案中的图片,依据所学内容,利用箭头和简要文字说明来表示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和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 判断题和选择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完成后教师公布答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一、基因与 DNA 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RNA 病毒中: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

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

特异性

二、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包含)DNA→(包含)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