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 刘蕾 《仿生之——自制降落伞》 2025-09-19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19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课题: 仿生之——自制降落伞 

执教者: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仿生学应用实例理解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减缓下落速度的原理,探究影响降落伞效能的关键因素(伞面大小、材质、绳长、悬挂物重量)。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变量(如伞面形状、材料)对降落伞下落速度的影响。基于测试数据,归纳优化方向(例:“伞面越大,减速效果越明显”)。运用迭代思维改进设计(“测试→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再测试”)。

探究实践工程任务驱动:以“保护鹌鹑蛋安全落地”为需求,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实践控制变量法,独立完成对比实验(如仅改变伞面材质,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态度责任培养工程伦理意识:讨论降落伞在救援、航天中的安全责任。强化团队协作:小组分工完成设计、制作、测试任务。渗透创新与环保: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塑料袋、棉线)制作,减少资源浪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保护鹌鹑蛋安全落地”为需求,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教学难点:运用迭代思维改进设计(“测试→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再测试”)。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份学习单、塑料袋、一次性桌布、餐巾纸、棉线、胶带、鹌鹑蛋

教学过程

一、资料链接:由蒲公英到降落伞

1.蒲公英种子如何传播,每颗都能平稳落地,要归功于它的伞状结构。

2.请同学感受撑开的伞拉动过程中的感受,你往前跑,但有一股往后的力量拽着你,这是空气对伞的阻力。称之为空气阻力。

3.如果这股空气阻力从水平方向换成是垂直方向,在物体下降过程中,它就有助于减缓降落速度。所以大家也就马上能联想到降落伞其实就是受蒲公英的启发。

4.来听听降落伞发明者的介绍吧。

【设计意图】以自然界中的蒲公英为起点,通过具身体验——撑伞跑建立核心科学概念(空气阻力及其在垂直下落中的作用),揭示工程发明降落伞的科学灵感来源仿生学,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与制作活动奠定坚实的科学认知基础。

二、明确问题:自制降落伞使鹌鹑蛋从2米高度安全落地

1.降落伞只能是这样的吗?你还知道怎样的降落伞。出示组图,不管怎么变,降落伞三部分的结构是不变的(伞面、伞绳、重物)。

2.这是鹌鹑蛋,直接掉落,碎了,我们能用自制降落伞,使它从2米高度安全落地吗?

3.需要先考虑哪些条件?(伞面形状、伞绳长短、用什么材料、如何连接每一部分等)出示材料超市。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降落伞组图,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降落伞的关键结构要素(伞面、伞绳、重物)及其基本功能,为设计奠定基础,并明确设计约束(保护特定重物、特定高度)。

三、设计方案

1.组内每人一边讨论一边画设计图,提示设计图四要素:画形状、标材料、注数字、写步骤。这样图文结合,更能一目了然),用豆包来对部分设计图展示评价。(3分钟)

【设计意图】识别核心任务、失败风险和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变量。培养系统化设计思维、可视化表达能力及初步的工程制图意识“材料超市”模拟资源选择,引入成本/资源约束意识人工智能工具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便捷的同时感受到其标准化、合理优化等优势,将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但也要意识到只是帮助不是完全依赖。

四、尝试制作

1.从材料超市中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限时10分钟。完成后固定鹌鹑蛋,不能做多余的保护。到讲台前准备检验。

五、检验作品

1.每组一位同学带着作品上台,10组一起展示,仔细观察每组的降落伞,看最终哪些组能成功保护。

六、改进完善

1.成功的组说做得好的点,失败的组聊不足。当然课后大家可以尝试用AI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反馈。

2.鹌鹑蛋想要安全落地需要降落伞尽可能慢地落地,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伞面大小、伞绳长短等)选取一个因素,组内讨论并完成实验设计,最终的对比只能留到课后进行。

【设计意图】前几个环节主要是引导五年级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基于科学原理的微型工程设计流程,在解决“保护鹌鹑蛋”这一真实有趣挑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工程思维(设计、制作、测试、优化)与科学探究(原理应用、变量分析)的紧密结合,培养综合性的工程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七、评价反馈

完成最后的评价表,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等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工程设计流程各环节(如问题理解、方案设计、动手制作、团队合作、反思改进)的表现,促进元认知发展。

八、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体验了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从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尝试制作、检验作品、改进完善、评价反馈,其实还可以对改进后的作品进行展示。希望今后大家在课堂或者生活中发现了合适的问题,就可以用这样方式去设计制作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