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工作室始终贯彻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方向,以“科研项目引领”为路径,以“学习共同体构建”为目标,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指向“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中心任务组织工作。在全体工作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锚定目标,专家引领,扎实推进
根据工作室工作计划安排,本年度工作室多次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如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教授、扬州大学数学科学院朱家生教授等。崔景贵教授为工作室成员老师作了《做职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派》专题讲座,崔教授针对当前职教普遍存在的“三态”问题,即教师倦怠教态、学生无助学态与课堂沉闷状态。教师倦怠教态,指教师随着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逐渐呈现消极的教学态度,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消极。学生无助学态,指学生在课堂上消极的学习态度,完全是被动应付、感觉没有指望。课堂沉闷状态,指职校课堂枯燥、呆板、乏味、压抑现象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课堂环境沉闷与课堂教学沉闷。崔教授呼吁工作室全体教师要树立“为积极而教、与积极同行”的实践信念,将教学改革从理论阶段向实践阶段转变,积极实践,创新发展有专业特色的积极教学法,有效整合校本教学资源,推动职校教学“课堂革命”,助力走出倦怠、被动与沉闷的消极课堂教学,建构焕发生命活力、教学相长与“三全”育人的积极课堂,促进职校师生和谐发展、幸福成长,追求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专家讲座给工作室送来了春风,工作室教师本年度积极实践,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本年度工作室共超过10项教学教研课题获得立项、结题。其中工作室主持人汤明清老师主持的《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
二、聚焦 “课堂核心问题”,深化教学研究
本年度,工作室全体老师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指向“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聚焦 “课堂核心问题”,并通过公开课等形式积极实践,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学生为课堂主体” 策略研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研,梳理出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分层引导” 三类有效策略。如数学组开发 “生活情境题库”,将百分数、几何图形等知识与超市折扣、建筑结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计算机组设计 “问题链任务单”,从 “数据记载” 到 “数据提取” 再到 “生活迁移”,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三、搭建 “多元交流平台”,扩大成果辐射
本年度,工作室主持人汤明清老师、陈汐平等多位老师充分依托工作室交流机制,先后在江阴市、无锡市以及江苏省内及青岛市等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先后在上述地区进行10多场次的讲座交流活动,传播工作室研究成果,也通过交流活动,吸取兄弟学校的先进教科研、教学理念。
依托江苏省南北教育共建项目,汤明清等老师先后10多次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同灌云中专老师开展教学成果交流活动,活动被当地教育平台跟踪报道。
四、精耕不辍,成果累累
本年度,工作室成员老师在综合荣誉、公开课、讲座、论文发表和获奖、赛课获奖、课题申报、辅导学生获奖等方面全面开花,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本年度据不完全统计,有1人获评无锡市教学能手,10多个省、市及县校等级别课题获得立项。1人分别获得2024年无锡市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次获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人次获得无锡市“双创比赛”先进个人称号,多位成员获得江苏省、无锡市两级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多位成员参与指导学生获得无锡市、江苏省技能大赛二三等奖。
五、凝心聚力,迎接未来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和打磨,工作室始终核心目标,在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苏教名家汤明清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将迎新聚力,奋发有为,不断总结,充分发挥工作室团队名师教科研优势,坚持“个人走的快,团队走的远”的理念,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团结一致,目标一致,行稳致远。
回顾一年来,有付出的辛苦,更有收获的喜悦。工作室这个团队呈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青年教师在学习时学到了经验,得到了成长,名师在交流传授中发现了不足、发现了新的研究目标,完善了自己,工作室内形成了一股互帮互学、积极创新、结伴前进的新潮流。工作室是名师的加油站;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学思想的集散场地、教学方法的交流场所、教学资源的快递中心;是教研与教学的结合体,是教学改革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