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目的(装置)判断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
|
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多少 |
B.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
C.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D.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
2.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
A.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 B.测定某硫酸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
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研究铁、铜与酸反应的速率大小 B.研究MnO2、CuO的催化效果
C.研究燃烧的条件 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用甲所示装置配制20%的Ca(OH)2溶液
B.用乙所示装置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用丙所示装置验证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D.用丁所示装置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6.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制取氢气 B.氢气验纯 C.收集氢气 D.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8.下列实验能达到的目的是 ( )
A B C D
A.区分氯化铵和硝酸铵 B.除去CO气体中的杂质
C.配置20%的Ca(OH)2溶液 D.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产生酸
B.检验溶液中CO32﹣或H CO3﹣的存在
C.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0.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用图1装置除去CO中的CO2,回收CO B.用图2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C.用图3装置除去氧化铜样品中的铜粉 D.用图4鉴别NH4NO3、CuSO4和NaCl 三种白色粉末
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