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初中化学教与学的明灯
——读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有感
长泾第二中学 刘金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读了新课标,我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要好好培养学生,培养祖国的接班人。
新版的课程标准不再讲三维目标,因为三维目标不好操作,难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大胆革新和发展,课程目标是四维的核心素养,即“一化三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比较具体,方便教师更好对标操作,有利于落实到位。
核心素养中的化学观念,主要包括各种化学的根本规律,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且伴有能量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等。这些化学观念就是化学的大概念。
科学思维就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个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尤为重要。比如刚刚讲完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在做《自主学习与测评》上18页的“应用”一题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思维定势,不动脑筋。学生普遍不注重观察导管的位置,问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答的都是“烧杯内的水流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再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准确审题,没有学会基于事实的进行证据推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算出最终瓶内水的体积。当然,初次接触这么多有变化的题目,还需要老师在讲评习题的时候,要教会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基于事实。
平时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觉到并认同学习化学是有用的,并且知道学好化学会收益终生的。比如知道火灾如何预防,万一遇到火灾应如何处理或如何自救,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如何防止燃气爆炸等等。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掌握相关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演示实验,克服困难安排好学生实验,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还可以从当下的热点新闻事件中寻找合适的素材,进行引入或分析。
课程内容设有五个学习主题,五个主题又分别按照BCMAP进行编排,即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科学态度、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围绕大概念构建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讲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各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课程为教什么指明了方向。
新版课程标准还描述了学生对各个课程内容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讲的很具体。如“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业内容中讲到,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举例说明氧气袋广泛应用,及性质决定用途的对应关系;能用氧气的性质去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制备氧气,会用带火星的木条等检验氧气等。学业要求既能促进教师的教,也能促进学生的学,还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
新版课程的每一个课程内容都有“教学提示”,给出来教学策略建议,情景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如果老师们能够仔细研究和挖掘建议,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初次学习课程标准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时间短,还有好多精华内容没有领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读新课程标准并把课标应用在教学中,把化学教好,让学生学好,为祖国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